每日一味中药莱菔
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每日一味中药——莱菔 莱菔 莱菔=萝卜 莱菔:先来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读吧!莱菔[láifú],莱菔呢,其实就是萝卜。萝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美味可口的食材。但其实萝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 莱菔 莱菔,又名萝卜、罗服。异名:荚、芦萉,芦菔、荠根,罗服,萝瓝,雹葖,紫菘,紫花菘、温菘、萝苗、楚菘、秦菘,土酥,葖子,萝白。 我国是莱菔的故乡,栽培食用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莱菔的记载。它即可用于制作菜肴,炒、煮、凉拌俱佳;又可当作水果生吃,味道鲜美;还可用泡菜、酱菜腌制。 莱菔营养丰富,有很好的食用、医疗价值。"冬吃莱菔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的说法。 莱菔子 莱菔子别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功能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功效显著,有“冲墙倒壁”之称。临床习用于治疗实(食、湿、积滞)证。然而,本品并非仅仅是消食除胀,对虚证用之,获效亦佳,因其性和平,其气味又不峻,无偏胜之弊,不可囿于“冲墙倒壁”之说,有破气之嫌(实则是平气之有余),而弃之不用。 莱菔子的临床应用 1、治老年便秘:老年便秘,与《伤寒论》中的“脾约”相似。“脾约”乃脾弱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尿数便难。笔者近年来屡发便秘尿频,取炒莱菔子研细15g,于饭后开水冲服,“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见《医学衷中参西录》)。余持之以恒,胃阴降而糟粕行,受益匪浅。在临床凡欲除陈,荡积滞以通便的,也不拘泥于“寒下、温下、润下、攻补兼施”四大法,随证加炒莱菔子,多有效应。 2、炒用化痰定喘:《内经》云:“聚于胃,关于肺。”脾胃之纳、运、升、降失常,饮食湿浊聚于胃而成痰。而肺之痰,每由肺脏受邪,清肃失司所致。用莱菔子消食化痰、下气定喘,使仓禀无浊聚,求其本也。用莱菔子,有痰则断其源;无痰则调节脾胃之气机,升降有度,邪自难存。 3、生用探吐痰涎:莱菔子炒用,降多于升;生用,则升多于降,能涌吐痰涎。《日华子本草》谓本品生用“水研服,吐风痰”。如咳嗽痰涎壅盛,或因痰浊上蒙清窍而头重昏眩者,皆可用生莱菔子30g研末调服,探吐之,邪去而正安。然而对吐法之应用,必须体质壮健,正气未衰者宜之[3]。 莱菔故事 据传,慈禧有一年做寿,游园看戏又品尝各种寿字图案的佳肴,一时高兴而吃多,病倒了,精力日衰。要太医每日给上等人参煎独参汤进行滋补。开始有效,后来非但不效,反而觉得头胀、胸闷、食欲不佳、爱怒、鼻流血,太医无策,即张榜招贤“凡能医好病者必重赏”。3天后,有位走方郎中(也有资料说是苏州名医曹沧州进京为慈禧治疗),对皇榜细加琢磨,悟出了太后发病机制,便揭下皇榜。郎中从药箱中取出了三钱莱菔子,细研后加面粉用茶水拌,做成粒丸子,用锦帕一包呈上,且美其名日“小罗汉丸子”,嘱咐每日服3次,每次1粒。 太后服下1丸止鼻血;2丸下去,除内胀;3丸服下,能吃饭。太后大喜,赐给郎中一个红顶子(是官衔的标志)。当时盛传“三钱莱菔子,换了个红顶子”。 光绪短命,4岁登基,在位34年,38岁即夭亡。主要原因是政治失利,滥用补药,不重视养生。康熙与光绪不同,康熙熟谙医理药性,从不乱服补药,认为“服补药大无益”,所以他摄政61年,享年69岁。据《清官秘史》云:光绪患有痰涎壅盛,腹脘胀痛,要太医开补药,太医尊旨,光绪服后日渐加剧。后来,在煎药时下医偷偷在药中加入一把莱菔子,一剂病减,二剂身轻,三剂病愈。说明莱菔子化痰行气消积,有“推墙倒壁之功”。 名医张锡纯认为:“无论生或熟,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供养,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从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乎”。但《本草从新》说:“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但“药虽相恶效相成”,如人参配莱菔子同用,参补元气(指人生理活动基本功能),而莱菔子是消胃肠消化不良的胃肠胀气。莱菔子生用性善上行,炒用性下行,捣烂使药性易溶出。 使用禁忌 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 点击蓝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cd/17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世界防治肥胖日,和您聊聊肥胖与中医药的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