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肥胖日,和您聊聊肥胖与中医药的那
今天是5月11日——世界防治肥胖日,像数健康和您聊聊肥胖与中医药的那些事。 中国传统医学很早就有对肥胖的认识,《黄帝内经》认为肥胖与体质、饮食、劳逸失度、情志失调有关。《素问·通评虚实论》提到:“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奇病论》也曾说过:“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中医对肥胖的证型分类多达24个,其中较常见的有痰湿内盛、痰瘀互结、脾虚湿盛等;证候要素有10个,主要有湿阻、痰盛、血瘀、气滞、气虚等病机;病位分析主要在脾、肝、肾等脏腑。 六个常见的肥胖证型与表现 01 脾虚湿盛 常表现为:嗜肥甘、肢冷、懒言少动、瘀点舌、恶心、少尿、自汗、嗳气、耳鸣、口淡、头胀、健忘、缓脉 02 湿热蕴结、痰瘀互结 常表现为:口苦、头痛、嗜睡、月经不调、眩晕、胀痛、数脉、头重如裹、腰膝酸软、胁胀、瘀斑舌、濡脉 03 脾肾阳虚 常表现为:腹胀、脘痞、怕冷、纳呆、便溏、淡白舌、红舌、涩脉、弱脉 04 痰湿内盛、胃热偏盛 常表现为:消谷善饥、身重、胸闷、肢体浮肿、淡红舌、齿痕舌、胖大舌、滑脉、弦脉 05 肝肾阴虚 常表现为:口干、五心烦热、失眠、绛舌、细脉、沉脉 06 痰热内结、肝火上炎 常表现为:心悸、口渴欲饮、烦躁易怒、痰涎壅盛、气促、气短、头晕、便秘 元代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提出:“肥白人多痰湿。”即中医体质学说的“肥人多湿。”中医对肥胖病因的认识主要是痰、湿、瘀、虚,即肥胖的证型多是痰瘀、湿盛气虚等,出现的症状也是气短、乏力、疲倦、胖大舌、腻苔、滑脉、弦脉等。 通过对古今中医治疗肥胖的方药分析发现:补益剂、和解剂、祛湿剂、祛痰剂、理血剂、泻下剂是肥胖的常用方剂。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是常用药物。 其中补虚常用药是白术、何首乌;利水渗湿常用药是茯苓、泽泻;活血化瘀常用药是丹参、郁金;清热常用药是决明子、黄连;理气常用药是陈皮、枳实。治疗肥胖常用药物的归经多是脾、肝、胃、肺、肾。由此可以看出补气、化湿、祛痰、健脾、疏肝、和胃、益肾是治疗肥胖的常用治法。 最后,为大家总结了一份常用的治疗肥胖的中药方。方剂中药材的克数要根据病情,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方剂来选择,所以不做展示,请咨询专业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熟地黄、竹茹、番泻叶、连翘、生姜、水蛭、淫羊藿、川楝子、人参、附子、桑寄生 诸药相伍具有清热化痰、助阳化气的功效,可以治疗阳虚水泛、湿热蕴结型肥胖。 黄芩、生地、葛根、厚朴、莱菔子、栀子、香附、茵陈、山药 诸药相伍具有行气化瘀、滋阴清热的功效,可以治疗气滞血瘀型肥胖。 苍术、柴胡、甘草、黄芪、荷叶、何首乌 诸药相伍具有燥湿健脾,补气养血的功效,可以治疗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型肥胖。 泽泻、山楂、茯苓 三药相伍具有利水渗湿,消食行气的功效,可以治疗痰湿内盛、食滞痰瘀型肥胖。 丹参、陈皮、半夏、大黄、决明子、枳实、白术 诸药相伍可以具有活血祛瘀、化痰行气的功效,可以治疗痰瘀互结型肥胖。 当归、川芎、白芍、郁金、薏苡仁 诸药相伍具有养血行血、健脾行气的功效,可以治疗脾虚型肥胖。 如何了解自身体质和肥胖类型? 一测便知!像数健康AI中医可视化红外检测 3分钟重新了解自己 AI中医可视化红外检测,便捷、高效、无辐射。仅需站到红外检测设备中,根据提示摆出相应体态,即可通过红外自动采集人体的五脏六腑、三焦、经络及主要穴位的温度信息。 依托独有的「中医红外智能健康管理可视系统」,可为您实现三焦辨证分析、9种体质分析、脏腑辨证及86种症候识别、十二经络和个穴位分析,并自动生成《中医可视健康检测报告》。 透过报告中直观的数值、可视化的图像和详细的说明,不仅可以让您了解到自身体质和肥胖原因,还可以让您对整体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有进一步认识,让您真正体验到可视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中医诊疗服务。 左右滑动查看报告(部分) 其功力相当于10年临床经验的老中医水平,报告直观,有理有据,再也不用担心医生水平不够乱诊断了! 结合中医四诊,还可为您定制系统化的干预方案,比如针对“脾虚湿盛”类型的肥胖,推荐的食疗方有哪些、适合做哪些保健运动、日常起居应该注意什么、艾灸刮痧应该针对哪些穴位经络以及适合的中药方剂等。 如果您也被肥胖问题困扰 或者有亚健康、慢病症状 不妨做一次中医红外检测 从中医角度更全面的了解 自身健康状况吧 点击下方按钮 查询门店信息 即刻预约体验 查询门店信息 本期内容就分享到这里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 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更多健康资讯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cd/17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领悟篇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