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一味值得深入研究的中药宝藏
莱菔子,这一味果实/种子类中药,有着多个别名,如萝卜子、芦菔子,其拼音为LáiFúZǐ。它味辛、甘,性平,且无毒。在《滇南本草》中,它被描述为性温、味辛;《纲目》则称其辛甘、平;而《医学衷中参西录》则指出,生用时味道微辛,炒后则性温。此外,莱菔子还能入肺、胃经,甚至肝、肺二经,其功效广泛。莱菔子主要产于全国各地,尤其是河北、河南、浙江、黑龙江等地,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中药宝藏。 :莱菔,这一年生或二年生的直立草本植物,株高可达30-00cm。其直根肉质,形态多样,可能是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则可能呈现绿色、白色或红色。茎部多分枝,光滑且略带粉霜。基生叶与下部茎生叶呈大头羽状半裂,尺寸在8-30cm长,3-5cm宽,顶裂片为卵形,侧裂片4-6对,形状长圆形,边缘有钝齿,并稀疏地生长着粗毛。上部叶片则为长圆形,边缘有锯齿或近乎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为长圆形;花瓣4片,颜色可能是白色、紫色或粉红色,直径约5-2cm,形状倒卵形,长-5mm,并带有紫纹,下部还生长着5mm长的爪。雄蕊共有6枚,其中4枚较长,2枚较短。雌蕊仅枚,子房形状似钻状,柱头为柱状。长角果为圆柱形,长度3-6cm,在种子间缢缩处形成海绵质横膈,先端还长有-5mm长的喙。种子数量可能为-6颗,形状卵形,微扁,长度约3mm,颜色红棕色,并饰有细网纹。莱菔的花期通常在4-5月间,而果期则落在5-6月。 内服时,莱菔可以煎汤,建议用量为5-0g;或者入丸、散剂,宜炒后使用。对于外用,适量研末后调敷即可。 气虚者需谨慎服用莱菔,因其具有辛散耗气的特性,所以气虚无食积、痰滞者应慎用。此外,莱菔不宜与人参等补益药物同用。 莱菔能下气定喘、消食化痰,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以及下痢后重等症状。此外,它还有助于治疗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便热赤等病症。 《日华子本草》记载,莱菔水研服可吐风痰,醋研则可消肿毒。《日用本草》指出,莱菔能治疗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便热赤。《滇南本草》认为,莱菔能下气宽中、消膨胀、降痰、定吼喘,并有助于治疗肠胃积滞、痞块及单腹疼。《纲目》总结莱菔的功效为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以及发疮疹。《医林纂要》提出,莱菔生用时可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而热用则可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本草再新》认为,莱菔能化痰除风、散邪发汗。《随息居饮食谱》则指出,莱菔可用于治疗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以及误服补剂等症状。 治疗长期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及吐脓血症状,可采用莱菔子一合,研磨后煎汤,于餐前服用。(《食医心镜》)针对百日咳,可选用白萝卜种子进行焙燥,研成细粉,以白砂糖水送服,每日数次。(《江西中医药》)若患有齁喘痰促且症状在食用厚味后加重,可尝试用萝卜子淘净后蒸熟、晒研,再与姜汁浸蒸饼丸制成绿豆大小的丸剂。每日服用三次,每次三十丸,以口津咽下。(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对于高龄人士的咳嗽、气逆痰痞问题,可选用紫苏子、白芥子与萝卜子各适量,洗净后微炒并击碎,用生绢小袋盛装煮汤饮用,随个人喜好代替茶水饮用,但不宜过度煎熬。(《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针对各种食积问题,可制备山楂克、神曲00克、半夏与茯苓各50克、陈皮与连翘各50克以及萝卜子50克的混合物,研磨成末后制成梧子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八十丸,于餐后以白开水送下。(《丹溪心法》保和丸)若患有气胀气臌症状,可用莱菔子研磨后以水滤汁,浸泡缩砂50克一夜后炒干,反复浸泡炒干七次,最后研成末。每次以米饮服用5克。(《朱氏集验医方》)7)治疗痢疾伴有积食、后重不通的症状,可选用莱菔子25克、白芍药5克、大黄5克和木香5克,煎水服用。(《方脉正宗》)8)针对风秘和气秘,即因风邪或气机不畅导致的便秘,可用炒制的萝卜子一合,擂水后与皂荚末0克混合服用。(《寿域神方》)9)若中风口噤,即中风导致的口唇紧闭,可用萝卜子、牙皂荚各0克煎水服用,以催吐为度。(朱震亨)0)对于风头痛及偏头痛,可用莱菔子25克与生姜汁半合混合研磨,绞取汁液,再加入少许麝香,滴鼻中治疗。偏头痛时,根据疼痛部位选择滴鼻孔。(《普济方》))小儿盘肠气痛时,可将萝卜子炒黄后研末,以乳香汤服用5克。(《仁斋直指方》)2)牙疼时,可用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后细研,以人乳和匀,根据牙疼部位在相应鼻孔中点少许。(《圣惠方》)3)对于跌打损伤导致的瘀血胀痛,可用莱菔子00克生研烂后,以热酒调敷患处。(《方脉正宗》) 清朝年间,苏州府的杨姓富家公子,年过三十,仍沉迷于寻欢作乐,不事生产。某次,他因嫖妓而私自花费家中一千两银子,被父亲发现后受到责骂。身体本就羸弱的他,在精神受到打击后竟一病不起。起初症状似伤寒,但渐渐神志模糊,卧床不醒。其父请来医者诊治,诊断为纯虚之症,需大补之法,每日以人参三钱进补。 然而,补药并未起效,反而助长了痰火的凝结。最终,杨公子变得身强如尸,体表遍布大小不一的痰核。家人误以为他已无救,开始筹备后事。此时,有邻人建议请名医叶天士诊治。叶天士虽为名医,但他的诊断方法却与众不同。他诊视后不禁大笑,四周的亲属惊讶地止住哭声。叶天士说:“你们以为病人无救,准备后事,但他承受重击也未必会死。”其父闻言,初时颇感不悦,但随即表示:“我儿病重时,仅人参一项便花费千两。若你能治愈他,我愿再出千两以作酬谢。”叶天士却淡然一笑,道:“千金之资,虽能动人之心,但于我而言却如过眼云烟。何况,行医以来,我未曾收取如此厚礼。当前之要,仍是治病为先。”说罢,他开出一张药方,内含清火安神之药。之后,又留下自备的药末,嘱咐一同服用。 病人服药三日便能言语,五日坐起,一月后便可自由行动。当时,杨家花园牡丹盛开,全家与亲友共饮赏花,庆祝公子康复。叶天士恰巧出诊路过,探望后被邀请入席。席间,他举杯道:“令郎服下千两人参险些丧命,而我带来的药末却能化险为夷。至少,你们应支付药本。” 其父连声应允,询问具体数目。叶天士答道:“人参价值千两,我的药末自然应加倍——二千两银子。”其父闻言面露难色,众人亦无言以对。叶天士见状大笑,道:“无需恐惧,我实话实说。那药末不过是我用八文钱买的萝卜籽研成。”众人方知其先前的严肃是故意为之,于是会心大笑。传说中,慈禧太后曾因贪食山珍海味而病倒,御医竟用上等人参煎成“独参汤”为其进补,岂不知这无疑是火上浇油。服用后,她的病情日益加重,头胀胸闷,浑身无力,食欲全无,脾气也变得暴躁,甚至鼻孔流血。御医们束手无策,只得张榜求医。此时,一位机智的郎中揭榜而至。他进宫为慈禧诊断后,仅取三钱莱菔子研为细末,以茶水和面粉调匀制成药丸,名曰“小罗汉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慈禧仅服用三天,病状竟奇迹般地消失了。慈禧大喜之下,赐予这位郎中一个红顶子,于是,“三钱莱菔子,换个红顶子”的佳话便流传至今。 莱菔子,即萝卜的种子,而萝卜作为一种传统的价廉物美蔬菜,遍布全国各地。它不仅营养丰富、口感鲜美,还可用于腌制、烹饪等多种方式。同时,作为药材的莱菔子在中医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常用于化痰、行气、消积等功效。传说中有人因豆腐积食而求医,卖豆腐者无意中透露萝卜汤滴入锅中竟能解积食之困,这也为慈禧服“小罗汉丸”的治愈提供了有力佐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sy/19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民福康健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