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1003/4487597.html

温课与自律

余有温课的习惯。一是对重要经典定期温习,像《伤寒》《金匮》,每年一般都系统温习一遍。一是结合一个时期的研究专题,有计划地温习若干相关著作。

60年代曾就结合急性传染病的研究题目,用5年的时间,温习了《伤寒论》和清代各家温热名著及历代其他各家专著。当时虽已年高,医务繁忙,仍多用业余时间温课。

晚霁晴晖,未容虚掷;三余不惜,专业将荒,曾订了几个条律,用作约束及鞭策:

一、要有恒

每日除有特别事情外,要按规定时间温课,不得擅自宽假。“勤能补拙恒斯效”,是我自撰的格言。倘若不严己律己,时作时辍,在日暮途远的年岁,是不能完成计划的。

二、要专一

除临时有特殊需要外,不得见异思迁,须有始有终地完成一种后,再改做另一种。“主一无适”之谓专,非专,则不精、不深、不透。当然,精也是需要的,但精也是为了专,要出成果,还要归结到专一。

三、要入细

在临床上遇到复杂大证、也时有碰壁。追思其故,是学习不够入细。读书如果只学皮毛,不深入骨髓;只略解大意,不掌握规律;只粗涉藩篱,不步入堂奥,必然是临大证不能解,临细证不能入。杜诗“老年渐于诗律细”,是阅历之言。治医者,也要如此,庶几能探颐研几,解决大证和细证。

入细,一要防止轻淡。轻淡则流于薄弱,薄弱,则不能举大证。二要防止琐屑。琐屑,则陷于支离,支离,则不能集中主力,也不能中病。

四、戒玩嬉

记得章次公先生曾说过:他学医时,章太炎先生曾指导说:“学技要专,即诗词亦所当戒。”以次公素好诗词也。花繁者实少,旁鹜者无成。要想对一种学术深造有得,达到左右逢源的地步,非下定决心,付出最大努力,是不会成功的。

五、戒嗜好

要完成温课计划,必须摒除一切无益的嗜好。于衣于食,不求肥甘,不务华美,随遇而安,自甘淡泊。否则必至躁扰不宁,不能探深致远。古今学者,蔽衣粝食,非故意标新立异,自鸣清高,是志在学问,无暇顾及其它。典范尽多,宁容自弃。我规定自己,不独烟酒不事讲求,衣着亦很简朴,免得耗费有限的光阴。

以上是我在温课的过程中,恨来日无多,用于自我约束的几个条规。遵行多年,得益非小。至于别人,情况不同,自当因人而异。

施今墨治疗失眠的经验总结

作者:裴蓉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眠,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著名中医学家施今墨先生在治疗不寐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辨证细致应法遣药恰中病机,在此遴选归纳施老师治疗不寐法则,以示学习。

不寐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施老师强调,治疗不寐,调阴阳理气血,治脏腑,和营卫,方法众多,重在辨证明确,方能触类旁通则易收效。

交通心肾法

五志过极,郁而生火,心火偏亢,或素体虚弱,凛赋不足,久病及肾,肾阴耗伤,肾水亏乏于下,而不能上升;心火独炎于上,而不能下降,心肾不协调,水火不相既济,阴阳相隔,故不能成寐。常用方为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百合知母汤、酸枣仁汤、交泰丸或枕中丹及《理虚元鉴》之养心固本汤,以交其心肾,济其水火,调其阴阳。

养血安神法

心主血脉,主神志,《灵枢?本神》云:“心藏脉,脉舍神”,《灵枢?营卫生会》又云:“血者,神气也。”心主血脉与主神志二者在功能上密切相关,若心血亏虚,血不上荣,心神失养故不得眠。常用八珍汤合朱砂安神丸、磁朱丸以安其心神。若系虚寒,则宜用《证治准绳》之远志饮子或十四友丸以补之。

补肾壮髓法

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脑与肾密不可分。“劳伤肾”,用脑过度则伤肾气,肾亏则脑不足,元神失养,遂不得安睡。肾水亏虚,则用六味、杞菊、麦味地黄汤或丸,以滋肾水,参以酸枣仁、龙骨、牡蛎等以收敛之。若为肾阳虚见梦遗及阳萎虚怯者,则宜用十全大补汤或丸、三才封髓丹、五子衍宗丸、肉效蓉丸及还少丹之属,以填精补肾益元安神。

滋阴宁神法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温病后期,余热灼津,或大病久病,心阴暗耗,阴亏津少,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难以入寐,或忽寐忽醒也。常用药为二冬、二地、二至、玄参、阿胶、天花粉、石斛等味以滋其源,或选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参以龙骨、牡蛎、龟甲、鳖甲等重镇宁神之品。绮石老人有言:“专补肾水,不如补肺滋其源。”此治本之旨也。

扶阳抑阴法

阳入于阴始能安眠,今阳虚,阳不得入于阴,故不眠。张景岳说:“阳有所归,神安而寐……阳为阴抑,则神索不安是以不寐。”阳虚不眠者,以益气为先,气属阳,益气即所以补阳,宜用人参、黄芪、怀山药、石莲肉以固其本,亦即绮石老人:“阳虚之所当悉,统属于脾也”之意。常参以紫河车、鹿角胶、淫羊霍、沙苑子、五味子等扶阳益元之品。

导痰和胃法

《素问?逆调论》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其道也。”所以胃热、胃实皆令人不得安眠。胃热多由食积不消,食积生热,扰乱心神以致不眠。胃主卫,胃实则卫气盛,胃气独盛于阳不得入于阴(营),则昼不精,夜不寐。宜用半夏、茯苓、黄连、枳实、石菖蒲以导痰化滞,参以陈皮炭、青皮炭、莱菔子、莱菔缨、蒲公英、玫瑰花、厚朴花消食通便。王肯堂之治不寐以理痰为第一要义,盖即指此。

建中益气法

“头为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主宰者人的精神神志活动,必须不断得到清阳之气的温煦濡养才能府精神明。若脾虚失运,中气不健,清阳不升,浊气内滞则神索难寐。常选半夏秫米汤合异功散,或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建中益气,和胃安神。

调肝宁胆法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胆相连又为表里;肝藏魂,主疏泄,性喜条达舒展,思维意识与肝胆密不可分,五志太过与不及皆可影响及肝,以致调节失常,出现气机与情志的抑郁或亢奋,肝不藏魂,魂不守舍则惊骇多梦,夜卧不安,梦游梦呓。同时胆热、胆寒、胆虚皆可影响于肝。胆热则肝阳火亢盛,上扰清窍,故不寐;胆寒则阳虚阴抑,血不归于肝,则难成眠;胆虚则决断无权,遇事易惊,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入睡不易。施氏认为此一类型最为多见,原因复杂,隐晦变幻,不易究诘。肝为五志七情所扰不眠者,常用逍遥散、炙甘草汤、诸复脉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若因胆寒、胆虚所致者,则用千金温胆汤以运脾散寒,和胃安神。施氏指出方中生姜功在散寒,兼振脾阳,胆寒散,脾阳振,自能入睡。胆热不眠者常用黄连温胆汤,以清胆中之火,甚者加龙胆草以折其势,火退胆宁。

调和营卫法

《灵枢?营卫生会篇》云:“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外感日久,迁延失治,或它病药毒,发汗太过,致表虚不固,营卫失和,卫不得入于阴,则恶风自汗,心悸怔忡,昼不精,夜不瞑。常选玉屏风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栀子豉汤调和营卫,周表安神。

化瘀通络法

不寐日久,或素体偏瘀,或它病迁延,“久病入络”、“久病必瘀”,心络瘀阻则心神失养,脑脉瘀阻则元神失养,心脑气血凝滞,阴阳失调,神机不宁而致不寐。有学者对不寐患者中医体质调查认为,50%的不寐患者皆为血瘀质。瘀血内阻,脑络不畅,元神失养所致不寐者,常用旋复花汤、逍遥散。若兼冲任不调者,以胶艾四物汤养血调经。

镇惊潜阳法

施氏强调失眠病位涉及心肝(胆)、脾(胃)、肾(脑)等脏腑,而痰浊、食积、郁火、瘀血诸邪作为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皆可扰及心神致阴阳失调,魂魄不安,躁动失眠。施氏在辨证基础上常参用生铁落饮、磁朱丸、珍珠母丸、旋覆代赭汤等方,重镇安神。此外,高血压病伴有失眠,施氏认为其病机多为肝肾阴虚,阳亢扰心,常用镇肝熄风汤、旋覆代赭汤以滋阴潜阳,平肝宁心。

小结

上述治法是笔者对经施老师治疗的数十例不寐患者分析、归纳而提出的,未能全部概括施老师的立法、组方与用药,先生临证常以一法为主,数法合用,处方时非常注意计算药物的比例,主次搭配别出心裁。他说:“组方用药,比例恰当,首先在于辨证精确;辨证精确,组方用药不注意比例安排,疗效就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对不寐患者又注重心理劝导,提倡兼习气功和适当体育活动,动静结合使脑和各脏腑均得到修养和调节,辅助药力,更为有益。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以。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sy/17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