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有专擅效堪夸

读书小笔记

/4/27

前贤说,“读医不如读案”。学医犹学弈,医案犹弈谱;学医犹学书,医案犹古帖;学医犹演兵,阵图无一不当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个道理也适于读案与行医。

萝卜籽治好人参病

(1)有一年,慈禧太后做寿,因贪食佳肴而病倒,命令御医每日给予“独参汤”进补,开始疗效还可,后来非但不效,反而头胀、胸闷、食欲不佳,还经常发怒,流鼻血,众多御医束手无策,只好张榜招贤:“凡能医好太后之病者,必有重赏。”转眼3天,有位走方郎中对皇榜细加琢磨,悟出太后发病的机理,便将皇榜揭了下来。郎中从药箱内取出3钱莱菔子,研细后加点面粉,用茶水拌匀后搓成3粒药丸,用绵帕一包呈上去,美其名为“小罗汉丸”,嘱咐1日服3次,每次服1粒。说也奇怪,太后服下1丸,止住鼻血;2丸下去,除了闷胀;3丸服下,太后竟然想吃饭了。慈禧大喜,赐给郎中一个红顶子(红顶子是清代官衔的标志),这就是当时盛传的“三钱莱菔子,换个红顶子”的故事。

按:莱菔子即萝卜籽,专擅调理人参引起的气滞。此案众多御医束手无策,竟被一个走方郎中一药中的,靠的是掌握药物的特性。清余听鸿云:“药贵中病,不论贵贱,在善用之而已。”

(2)苏州一杨姓青年,30多岁,偷了家里的钱去嫖妓,被父亲知道后当众责骂。原本体虚再加上郁怒患了病,起初像是伤寒,渐至神志昏糊,身体沉重。医家以为是纯虚之证,惟用大补之法,每日用人参3钱,痰火越发郁结,全身僵硬如尸,合家以为万无生理。徐灵胎来诊时,众亲友正围着病人泣泪。徐氏按触其身,遍体皆生痰核,大小数以千计。诊毕大笑曰:“诸位哭哭啼啼,以为他要死了吧?不会的,现在就是重打40大板都不会死的。”其父说道:“现今光是吃人参就花了1千多两银子,如果儿子能活下来,情愿再付您千两纹银。”徐灵胎仅以清火安神极平淡之方,佐以末药少许,竟然“三日而能言,五日而能坐,一月而行动如常。”其周身痰核,半年后也消尽。

正值牡丹花开,亲友设宴于花园,庆贺病人康复。徐氏正巧路过,笑曰:“君服人参花费千金差点儿死掉,服我之药而痊愈,我的药物本钱总得給我吧?”病人娘舅忙称:“一定偿还,请先生开个价吧。”徐说:“增病之药值千金,去病之药总该翻一番吧?”意思是2千两纹银。病人有些惊惶,因为这是个大数目。徐接着说道:“别怕,不过才8文钱,买萝卜籽为末罢了,这儿还剩一点儿大伙儿看看。”众皆大笑。

按:此案与上案类似,均取莱菔子善理人参滞气之功。徐灵胎书读万卷,才高八斗,但并不迂腐,不仅医术高明,而且人情练达,妙趣横生,富于幽默感。

(3)饶平县张某,男,40岁。春节将至,工作繁忙,睡眠不足,致眩晕疲乏,精神不振,自以为虚而服食人参,隔天出现肢体抽搐,头项震颤,足不能任地步履,手不能托碗握筷,洗面穿衣须人服侍,日不能稳坐,夜不能安卧,烦躁不安。某医又以为筋脉失养而迸人参养荣汤,症状加重。因请余构武医师诊治,见症如前述,面目红赤,脉弦劲有力。脉证合参,余医师认为乃服食人参所致,嘱服生萝卜汁一小碗。是夜安睡,晨起诸症顿失,再服1小碗而愈。(《广东中医》年第4期)

按:此案与上二案亦有相似之处,均为滥用人参引发疾病。不同的是,本案用的是生萝卜汁,药效相同。

精彩推荐

为何一味药需分出炙、生、炒等几种形态?

卫健委定调:医生可以在线开处方,可以在线问诊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天《伤寒论》~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文章来源于张存悌老师、卓同年老师《拍案称奇》,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征文恢复啦,如果您觉得您的病案具有代表、如果您觉得您的方药具有奇效、如果您是一个厚德济生不吝医术的好中医,欢迎投稿到栏目!

⊙投稿信箱:media

tcmbox.cn

投稿

⊙本文编辑:清半夏

⊙温馨提醒: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中医思路参考。

张存悌卓同年

赞赏

长按







































用什么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zeiz.com/lfzcd/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