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藏着的中药铺,原来这么好用
中医常说“药食同源”,意思为许多药物和食物之间并无明显边界,很多食物都可以入药。其实,你家厨房里也有很多中药食材,利用好它们可起到愈疾防病的效果。 生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生姜不仅是家常调味品,也是常用中药。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能。可用于风寒感冒,胄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尤其夏日,夜晚经常有人贪凉,使用空调不当,容易导致风寒侵袭,引发伤风感冒。若能及时喝上点生姜汤,将有助于驱逐机体表皮所受的风邪,防治风寒感冒。 葱白: 相比之下,同为解表剂的葱白似乎就不那么有名了。说起葱,脑海里闪过的画面往往都是“京酱肉丝”、“小葱拌豆腐”、“煎饼卷大葱”……葱白咬到嘴里味道辛辣窜鼻,感冒流了几天鼻涕的都能……咦?怎么鼻塞好多了?没有错!你发现葱白的厉害之处啦! 《肘后方》中记载,葱白豆豉汤能治疗“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翻译过来也就是为刚刚感冒,身体发热但不出汗,感觉怕冷,头痛鼻塞的人准备的。 花椒: 说到花椒,第一反应就是麻辣的川菜。花椒的功效可不少,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泄泻、痢疾、牙痛、蛔虫、疥疮等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对于“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的牙痛,犯起来的时候不妨捏一粒花椒咬在牙齿间。因为花椒有局部麻醉作用,一会儿就不痛了。到了干冷的冬天时,会出现一大批皮肤瘙痒的患者,除了减少洗澡次数和“轻搓泥”以外,用花椒水来擦擦患处也会缓解瘙痒难耐的症状。 莱菔子: 莱菔子就是咱们常见的萝卜籽,味辛辣,能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功效显著,有“冲墙倒壁”之称。 薏仁: 健脾止泻 薏仁也是记载在《神农本草经》里,中医认为,薏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解毒之功,对平衡血压和血脂也有好处。 推荐药膳:薏米莲子百合粥。薏米50克,莲子(去心)30克,百合20克,先煮烂,再与粳米50克同煮粥,用适量红糖(或蜂蜜)调味食用。有健脾祛湿、润肺止泻、健肤美容作用,适用于下肢湿疹,面部座疮等症。 山药: 开胃助消化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临床上常常用山药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推荐药膳:美龄粥。山药克、豆浆0毫升、香米克,用砂锅熬制香米粥,沸腾后放入豆浆山药,慢慢熬制,小火收汁,以免糊底。能调理脾胃,缓解腹胀,传说宋美龄曾不思下饭,厨师准备了一份山药豆浆做的粥,让其开胃吃饭。 任何药食同源的,都有其性味特点,中医常习惯地将用药比喻为用兵,拿捏需要严谨。所以建议在食用时,不要过量,通过咨询专业医师辨证来用,以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治未病和治病之间也有所区别,如果生病了,医院看病,而不能仅仅局限于食疗养生。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zy/2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慢性胃病试试食疗
- 下一篇文章: 免费送ldquo福卡rdqu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