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一味名为莱菔子的中药材。可能许多人对此感到陌生,但实际上,它正是萝卜的种子。萝卜,这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蔬菜,其历史可追溯至“芦菔”和“莱菔”的名称演变,最终定名为萝卜。然而,萝卜的种子——莱菔子,却常被用作中药材。尽管萝卜本身并不常用于中药,但其种子莱菔子却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对于那些容易产生结节、痰核或脂肪瘤的人群来说,莱菔子是一种极佳的保健食材,能够常吃并有助于消痰散结。莱菔子,又被称为萝卜子,源自《日华子本草》。这种中药材取自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在夏秋季节种子成熟时,人们会割取莱菔的全株,经过晒干、搓揉,将种子从植株中取出,并去除杂质后再晒干,从而得到这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莱菔子。莱菔,这一年生或二年生的直立草本植物,其形态特征显著。它高达30-00cm,拥有直根,肉质部分呈现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则可能为绿色、白色或红色。其茎部分枝众多,光滑无毛,略带粉霜。基生叶与下部茎生叶呈现出大头羽状半裂的形态,尺寸约为8-30cm长,3-5cm宽,顶裂片为卵形,侧裂片则有4-6对,呈长圆形并带有钝齿,稀疏地生长着粗毛。而上部的叶子则呈现长圆形,边缘有锯齿或近全缘。

莱菔的花序为总状,花朵顶生或腋生,萼片为长圆形。花瓣共有4片,颜色可能为白色、紫色或粉红色,直径约为5-2cm,形状倒卵形,长-5mm,并带有紫纹,下部还长有5mm长的爪。雄蕊共有6枚,其中4枚较长,2枚较短。而雌蕊仅有一枚,子房形状似钻,柱头为柱状。长角果为圆柱形,长度在3-6cm之间,种子间有缢缩,形成海绵质横膈,先端还长有-5mm长的喙。种子数量为-6颗,呈卵形,微扁,长度约3mm,颜色红棕色并带有细网纹。莱菔的花期通常在4-5月间,而果期则落在5-6月。炮制莱菔子时,需先簸去杂质,再漂净泥土,之后捞出晒干,使用时捣碎即可。若需炒菜菔子,则取净莱菔子置锅内,用文火慢慢炒至微鼓起并散发出香气,然后取出放凉。

归经方面,莱菔子主要归入脾、胃、肺、大肠经。其性味辛甘而平,功能多样,能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以及气逆喘满等症状。

使用莱菔子时,内服一般采用煎汤的方式,用量为5-0g;或入丸、散剂,且宜炒后使用。此外,莱菔子也可适量外用,研末后调敷患处。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

止咳化痰莱菔子性平,归属肺经,其降气平喘的功效显著,尤其对于因痰湿、寒重引发的痰多、咳嗽不止,具有显著的止咳化痰效用。

消食除胀鉴于莱菔子味辛,具有行散特性,它对于积食导致的消化不良、腹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行气莱菔子更有助于消除因肠胃积热、消化不良引发的口臭、口腔发苦症状,通过行气消食、清热解毒,辅助治疗相关症状。

降气定喘莱菔子的辛香特性使其具有降气定喘的效果,特别适用于肺气不降引发的咳喘,常与白芥子、紫苏子等药材配伍使用。

祛黄褐斑黄褐斑的形成多与肝脾不和、气血失调有关。莱菔子通过调和脾胃、升降气机、消食化积的作用,以及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助于消除面部色素沉着。

润肠通便莱菔子不仅能消食除胀,还能促进大小便的排泄。炒制后的莱菔子更是富含油脂,这些油脂具有养阴益气、润肠通便的功效。

抗菌莱菔子含有抗菌物质莱菔素,这种物质对多种细菌和致病性皮肤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

降压现代研究显示,莱菔子的水-醇提取液对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莱菔子的使用禁忌

由于萝卜,包括其鲜根和莱菔子,都具有显著的下气作用,因此在服用补气药物,如人参等时,应避免食用萝卜。然而,如果因服用人参过量而出现胸满、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可以利用萝卜的鲜根或莱菔子来减轻这些症状。

此外,在地黄和何首乌的中药使用中,也应注意避免与萝卜同食。这是因为萝卜的下气作用可能削弱这两种药物滋阴养血的效果。

验方精选

对于长期上气咳嗽、多痰喘促以及唾脓血的症状,可以采用莱菔子一合进行研磨,煎汤后于餐前服用,此法源自《食医心镜》。

针对百日咳,可以使用白萝卜种子进行焙燥后研成细粉,以白砂糖水送服,一日数回,此法据《江西中医药》年记载。

若患有齁喘痰促且遇厚味即发,可尝试用萝卜子淘净后蒸熟、晒研,再以姜汁浸蒸饼丸成绿豆大小服用,每次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服三次,此法源于傅滋《医学集成》中的清金丸。

对于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的症状,推荐使用紫苏子、白芥子与萝卜子各洗净微炒后击碎,用生绢小袋盛煮作汤饮,此法来自《韩氏医通》的三子养亲汤。

为治疗一切食积,可选用山楂六两、神曲二两等药材,与陈皮、连翘、萝卜子等一同研末后制成炊饼丸服用,此法据《丹溪心法》保和丸所述。

若患有气胀气臌,可尝试用莱菔子研磨后以水滤汁,再浸缩砂并炒干,如此反复七次后制成末服用,此法源自《朱氏集验医方》。

针对风秘气秘,可用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后与皂荚末二钱混合服用,此法来自《寿域神方》。

若出现中风口噤症状,可选用萝卜子与牙皂荚各二钱煎服以取吐,此法据朱震亨所述。

对于风头痛及偏头痛,可用莱菔子半两与生姜汁半合混合研磨后取汁,加入麝香少许滴鼻中搐入,偏头痛则随左右鼻孔使用,此法据《普济方》记载。

最后,若牙疼,可尝试用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后以人乳和匀,根据疼痛部位在相应鼻孔中点少许,此法源自《圣惠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zy/20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