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家最常用的八组胃肠病药对,赶紧收藏
导读 现代社会,患有胃肠病症者越来越多,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名老中医于己百治疗胃肠病症常用配方药组经验,希望为大家临床提供思路。 1杭菊、炙甘草、木香、白芷 杭菊、炙甘草即《伤寒论》“芍药甘草汤”,具和血补中、解痉止痛之功,为仲景治疗腿脚挛急的专方。于氏于此方,不仅治疗腓肠肌痉挛小腿疼痛、不安腿综合征等,而且还用于全身各位疼痛,如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溃疡病的脘腹疼痛等,均能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木香行苦泄温通,长于调中去滞、行气止痛,可用脾胃气滞脘腹胀痛,脾胃气虚,运化无力痞满之证。白芷辛散温通,行气和血止痛,又入阳阴经,是于氏治疗一切脘腹疼痛之必用之品。四味合用,共奏行气消滞、和血散瘀、解痉止痛之效,宜于各种胃肠病症引起的各类证型脘腹疼痛的治疗。2桂枝、细辛、川椒、白芷 四药为伍,具温中散寒止痛之效,用治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清水、喜食热食、遇冷食凉疼痛发作或加重等症,凡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溃疡病等由于中焦受寒或脾胃虚寒所致者,用之皆宜。桂枝辛散温通、和营通阳,宜于胃寒气滞或中焦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一般消化不良、胃肠炎属寒证者皆可用之。于氏临证以桂枝为主,配伍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细辛、川椒及“脘腹疼痛止痛所必需”的白芷,奏温中散寒通阳、行气和血散瘀之效,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3元胡、川楝子、白芷 元胡、川楝子即《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的“金铃子散”,功能疏肝泄热、活血止痛,适用于肝气郁滞、气郁化火所致胸腹胁肋疼痛的治疗。于氏临床常以金铃子散合行气和血、擅治胃肠诸痛的白芷,取疏肝和胃清热、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胃脘胀痛、痛及胸胁、中脘嘈杂、嗳气频作、口苦等症,疗效可靠。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等病症属肝气犯胃所致者,用之效佳。4代赭石、莱菔子,或莪术、莱菔子 代赭石、莱菔子,具降气和胃、消胀除噫之功,宜于慢性胃炎之胃失和降的胃胀、嗳气、呃逆治疗。代赭石质重苦寒而沉降,功能镇逆降气,“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莱菔子味辛能行散,种子又可下气,具顺气开郁、降气化痰之功。于氏将代赭石、莱菔子合用,是取“苦辛通降”之义,用以调和寒热,开通气机,消胀除噫。因此,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由于胃虚气逆引起胃脘胀闷、纳呆食少、嗳气呃逆等症,用之皆有效。莪术、莱菔子二药合用,功能消食除积,行气止痛,适用于食积、食滞或中虚食滞不化的腹胀、腹痛治疗。莪术破血逐瘀行气止痛,兼以消积。消积不仅能活血消癥,同时亦可破气消食积,可用于中虚饮食不节所致食滞不化引起的腹胀、腹痛。 5煅瓦楞、海螵蛸 二药为伍,有良好的制酸止痛作用,可治肝胃失和、气郁化火,脾胃湿热所致之胃脘灼痛、吞酸等。凡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灼痛、泛酸等,用之皆宜。王氏认为,食道、胃脘灼痛,多因火热、虚火引起;泛酸、吐酸,又因寒湿之邪壅滞,或饮食不节,脾胃失和,肝郁化热,夹胃液上行而成。瓦楞咸平,海螵蛸咸涩微温,两者均含有大量碳酸盐,能中和胃酸,故有制酸止痛的功能。因为食道、胃脘灼痛与泛酸、吐酸均属火热为病,总由肝气所致,故于氏临床常使用疏肝泄热作用的金铃子散的基础上加用煅瓦楞、海螵蛸。如此标本兼治,临床用之,屡试不爽。6炮姜、焦楂 炮姜功同干姜,但经过炮制,性味由辛热变为苦涩温,故温里作用减弱,而长湿经涩血,温中涩肠,适用于虚寒性出血与虚寒之腹痛泄泻。于氏临证,凡宜于干姜温中散寒止利者,均易炮姜。焦楂醒脾气,消肉食,破瘀血,散结消胀,上泻痢,具健胃消食化滞、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宜于食滞泄泻、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等病症的治疗。二药合用,温中散寒消食、行气和血止泻,用治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病症所致的泄泻腹痛、下痢赤白、大便稀软,皆可奏效。7乌梅、椿根皮 乌梅味酸,涩肠而生津,炒炭又可止血,宜于久痢不止、阴津损伤,或便下脓血之证。椿根皮苦涩、性寒,寒可清热,苦可燥湿,性收涩而以止血,用于湿热所致之久泄久痢及血痢之证。二药合用,清热凉血、涩肠止泻,宜于湿热下痢、痢疾赤白、小腹下坠等的治疗。8诃子、米壳 诃子性平而少寒热,味酸涩而收,能涩肠止泻,可用于久泻久痢、脱肛等,临证常随证之寒热而配伍使用。米壳酸涩、性平,可使胃平滑肌及括约肌张力提高,消化液减少而有非常显著的止泻作用。二药合用,固涩止泻作用加强,可治泄泻日久,大便稀溏,或有黏液,或有脓血,腹痛,里急后重等,类似于慢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等病症。延伸阅读: 国医大师裘沛然:用药如有神,单味药往往有奇效! 如今,不少人陷入中药运用的一个误区,总觉得药量越大、药物越多,效果越好,然实际效果却未必如愿!纵观古书,也有不少单味药起沉疴的案例,如今的人们,似乎都忘了单味药的运用,若能真正用好单味药,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国医大师裘沛然所说:“用之得宜,其效如响!” 我常看到三味一排,三排九味,再加一二味药引而组成一张药方,大概自晚清以来就多沿用这样的套路。当然,套路中也有好方子,可是古代名医并不如此,药味多少,随病而异,也有只用一味药即所谓“奇方”而奏显效的。近时医生用单味处方的则很少见,实则用之得宜,其效如响,这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史载:“欧阳文忠公常患暴下,国医不能愈。夫人曰:市人有此药,三文一帖,甚效……夫人使以国医杂进之,一服而愈。召卖者厚遗之,求其方,但用车前子一味为末,米饮下二钱匕。云此药利水道不动真气,水道利,清浊分,谷脏自止矣。” 李时珍在其著作中亦有生动的自述:“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已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俱废,六脉浮洪,遍服柴胡、麦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先君偶思……用片芩一两,水二盅,煎一盅,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时珍面对这一惊人的疗效,乃兴“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之叹!可见他此前所服的药,乃通常一般处方,而其父亲言闻则采用了不拘一格的治法,竟然以一味“奇”方而起时珍沉疴于俄顷之间。后来李时珍成为我国药物学大家,除了他自己博采勤求之外,与其父高妙医术的熏陶也是分不开的。 又如宋代名医史载之治疗宰相蔡京的顽固性便秘,也是以单味药而奏效的。史书载述:“蔡元长苦大肠秘,医不能通。堪诊脉已,曰:请求二十钱。元长曰:何为?曰:欲市紫菀耳。末紫菀以进,须臾遂通,元长大惊。”史堪医治众多太医所不能疗的便秘,而只用一味紫菀解决了问题。这岂非别具巧思的治疗方法? 我曾记得治过一位病人,咳嗽累月,面目微肿,小便艰涩,历经数医治疗无效。前医采用清肃肺气、化湿利溲之剂,方甚合拍而效殊不显。为用玉蝴蝶、冬瓜子二味,煎汤饮服,仅服数剂而咳愈溲通。单方中病,见效有如此之奇者。 来源:根据悦读中医整理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病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zy/1649.html
- 上一篇文章: 蔡爷爷谈莱菔子
- 下一篇文章: 家庭服务业知识154婴幼儿护理之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