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巷是芜湖“三条老巷”之一,它东起米市街,西至堂子巷,清光绪年间,因此处开设有榨油坊而得名。

油坊巷在芜湖古城中虽然不是最古老的街巷,但在民国八年《芜湖县志》中“县西”一栏已有“油坊巷”的记载,这条不起眼的小巷,距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

清同治十二年,油坊巷内建有“李氏油坊”,始创于光绪三十一年的鸠兹许氏“溢香油坊”。

李氏油坊历光绪、宣统两朝和民国,至民国三十一年日伪盘踞时期弃坊封榨,公元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再现“政和油厂”,恢复重建于二十一世纪初之六郎“溢香油坊”原址,以“益”通“溢”,冠“益然香”号,取谐音达“利他益人、自然香纯”之意!

李氏油坊采用木榨榨油技艺,这种制油方法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压榨取油的记载。

《天工开物》说,用榨油法,胡麻每石得油四十斤,莱菔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芸台子每石得三十斤,菘菜、苋菜子每石得三十斤,茶子得一十五斤,黄豆得九斤。

如今随着机械榨油设备的使用,木榨榨油技艺使用减少。而九华山路已将米市街与油坊巷断开,现今的油坊巷只是堂子巷至索面巷一段多米长的小巷,从堂子巷转个弯就拐进了油坊巷。

油坊巷虽然不起眼,但也曾是商人雅集,文韵生辉之地,在解放前徽州商会就建在此巷中,也是解放初期芜湖报社的所在地。

徽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商帮,起源于皖南山区,活跃于南宋,鼎盛于明清,有“无徽不成镇”的美誉。历史上,芜湖乃是徽商的重要聚集地。

徽州会馆界碑

油坊巷中的老建筑基本都是纯徽派式,尤其是8号、10号、12号这三个古建筑,结构完全相同,保存尚好、徽韵犹在。

在堂子巷和油坊巷交界处,发现的一字照壁在芜湖老城厢可能排行老大。“城厢”和“城墙”是不一样的,城厢是指风物相连的整体,包括城墙以内还包括城墙外和城池关联的设施及民居。芜湖长街和二街是芜湖古城向城墙外的延伸,因此油坊巷的照壁归入芜湖老城厢。

百年老街,古韵悠悠。如今油坊巷静卧老城深处,一任岁月荡涤繁华,昔日风情已不在,唯留老街的古朴、宁静!

*责编:子非鱼。本宣传资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均为示意图;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立即予以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zy/1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