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真题
.bizsvr_0{line-height:1.75em;margin-bottom:10px;}.bizsvr_1{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1.75em;margin-bottom:10px;}.bizsvr_2{max-width:%;letter-spacing:2px;box-sizing:border-box!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bizsvr_3{text-indent:32px;line-height:1.75em;margin-bottom:10px;}.bizsvr_4{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letter-spacing:2px;}.bizsvr_14{letter-spacing:2px;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bizsvr_15{letter-spacing:2px;font-family:宋体;} 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高分导学 患者,女,31岁,已婚,教师。年8月21日初诊。2天前因外出受凉,出现发热、恶风鼻塞、流涕、咳嗽,自行服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现症:咳嗽频剧,气粗,痰多黄稠,咳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头痛身楚,舌苔薄黄,脉浮滑。 请与喘证相鉴别(助理不考)。 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外感咳嗽-风热犯肺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咳嗽为主症,诊断为咳嗽。因感受外邪所致,病程短,故为外感咳嗽。咳嗽频剧,气粗,痰多黄稠,咳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头痛身楚,舌苔薄黄,脉浮滑,辨证为外感咳嗽之风热犯肺证。因寒温失宜,风热犯肺,肺失肃降而引发本病。 中医类证鉴别:咳嗽与喘证均属肺气上逆之病证,临床上也常见咳、喘并见,但咳嗽以气逆有声、咯吐痰液为主,喘证以呼吸困难,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剂名称:桑菊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桑叶15g菊花10g连翘10g杏仁10g浙贝母6g牛蒡子10g桔梗6g芦根15g甘草3g薄荷6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许某,男,15岁。年2月18日就诊。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幼年时反复出现发作性的喉中痰鸣气喘,两天前因天气转凉而出现喉中哮鸣,声如拽锯,呼吸困难,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自觉鼻、咽、眼、耳发痒,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遂来就诊,舌苔厚浊,脉滑实。 请与喘证相鉴别(助理不考)。 中医疾病诊断:哮病-发作期 中医证候诊断:风痰哮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幼年时反复发作,加上天气转凉诱发,而出现喉中有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痰黏腻难出,白色泡沬痰液,鼻痒,流涕,胸部憋塞,中医辨病为哮病发作期。咳痰黏腻难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自觉鼻、咽、眼、耳发痒,鼻塞,流涕,胸部憋塞,舌苔厚浊,脉滑实,为风痰哮证。幼年起病,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病位在肺系,发作时为痰阻气闭,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 中医类证鉴别:哮病与喘证均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中医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方剂:华盖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麻黄6g杏仁6g(打碎)紫苏子9g陈皮9g制半夏6g茯苓6g僵蚕6g厚朴9g白芥子6g莱菔子15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山河医学网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zq/2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照照镜子,你有齿痕舌吗怎么办听听国医大师
- 下一篇文章: 有趣的中药别名,赶快收藏和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