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全面了解其功效用量与禁忌
鹿茸的品种与产地 全球范围内,鹿的种类繁多,据IUCN红皮书分类法,多达56种。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野生鹿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驯养家鹿。全球家鹿的驯养情况大致如下:驯鹿占比最高,达到63%,其次是赤鹿,占比4%,梅花鹿和马鹿/北美马鹿分别占8%和6%,其他种类的鹿则占比3%。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明确规定了鹿茸的来源,即必须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的密生茸毛的幼角。其中,“花鹿茸”和“马鹿茸”是两种主要的品种。每年春秋两季,是锯取鹿茸的最佳时机,经过特殊加工后,鹿茸会被阴干或烘干以备药用。 中国是梅花鹿饲养大国,多个地区都设有重要的饲养基地。例如,吉林长春双阳的梅花鹿以其鹿茸枝头大、质地松嫩和有效成分含量高而闻名;吉林四平的梅花鹿则以其体质的紧凑结实和鹿茸主干粗短为特点。此外,吉林东丰的梅花鹿体型较小,但鹿茸却粗壮上冲,呈现出典型的“三圆”特征。 同样,马鹿的养殖也十分广泛,东北马鹿、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和清原马鹿等都是重要的养殖品种。这些地区的鹿茸品质优良,为中医药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鹿茸,这一传统中药材,在历代医学著作中都有着显著的记载与发展。它性温、味甘咸,能够归入肾、肝经,被誉为“纯阳”之药。其功效广泛,不仅能温肾壮阳,还能安胎下气、补虚羸、壮筋骨、破淤血。此外,鹿茸还能托毒生肌,对于小儿痘疮虚白、老人脾肾衰寒等症状均有显著疗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鹿茸被描述为能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对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等症状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其用量则规定为-2g,适宜研末冲服。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鹿茸的神奇成分与功效。它富含氨基酸、脂肪酸、脂类等多种营养物质,以及含N类化合物、多糖和多种微量元素。更为重要的是,鹿茸中还含有大量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GF和IGF2),这些成分使得鹿茸在促进神经和肌肉生长方面也展现出显著效果。 一神经保护作用鹿茸显示出对神经系统的保护效果,它能够镇静、镇痛,对于精神紧张症、神经衰弱或神经感受敏感的人群,鹿茸能起到强壮神经的作用。 二免疫调节作用鹿茸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升免疫功能。实验证明,鹿茸能显著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能力,并大幅提高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尤其在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其作用更为明显。 三调节心血管系统作用众多学者研究指出,鹿茸对心血管系统及心肌具有特殊作用,能够帮助其从异常状态恢复至正常,显示出强心益脉的效果。在临床上,鹿茸制剂常被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伴随的心悸、腰痛、尿少等症状。同时,对于低血压及其他慢性循环障碍,鹿茸也具有显著的强心升压益脑作用。 四生殖促进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肾主藏精、生髓,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活动的根源。肾阳虚弱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精神疲倦、形寒肢冷、腰脊疼痛、阳痿、遗精等。鹿茸,这一被誉为益精填髓、温肾助阳的珍品,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这些症状。它不仅被单独使用,还被制成多种中成药品,如参茸固本丸、三鞭丸等。 此外,鹿茸还展现出抗疲劳、抗衰老、强壮身体以及促进骨骼生长等多方面的功效。在临床上,它被广泛应用于阳痿、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病症的治疗,同时对于外科疮疡、跌打损伤以及多种功能性障碍也有显著疗效。 服用鹿茸的禁忌鹿茸,这一被誉为益精填髓、温肾助阳的珍品,在《本草纲目》中虽被列为“无毒”,但合理服用至关重要。由于其属于动物类壮阳药,且为“血肉有情之品”,用量虽小却能完全吸收,补肾助阳效果显著。然而,曹炳章等医学家也指出,服用不当可能导致吐血、目赤、头晕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服用鹿茸时需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遵循适量原则,不可贪多。 具体来说,以下人群在服用鹿茸时需特别谨慎: 外感疾病患者,如头痛鼻塞、发热畏寒等症状明显者,应避免服用鹿茸。阴虚火旺者,如干咳少痰、烦躁口渴等肾有虚火症状者,不宜服用鹿茸以免助火劫阴。内有实火者,如小便赤黄、咽喉干燥疼痛等内热症状明显者,应慎用鹿茸。高血压、头晕、肝火旺等患者,需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服用鹿茸。经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经量多、血色鲜红等血热症状者,不宜服用鹿茸。此外,服用鹿茸时还需注意避免与茶、萝卜以及含有莱菔子、谷芽、麦芽、山楂等的中药同服,以免削弱其药效。同时,也不宜与水杨酸、奎宁及甲苯磺丁脲等降糖药同用。总之,虽然鹿茸具有诸多益处,但合理服用才是关键。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zq/19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诗词与中医万古须弥顶,尝于芥子看聊聊
- 下一篇文章: 龙牡乳酸菌冻干粉即食型产品详情及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