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防治流感 昨日国家卫计委关于做好年流感防治工作的通知,指出预防流感,首先要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中医防治原则是:“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正气存内”是指内因,要保持正气强盛,即机体的良好状态,以抵御病邪的侵袭;“避其毒气”是指外因,要避免与病邪接触,防止感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饮食清淡,控制热量。 流感属于呼吸系统疾病,但其发病与消化密切相关。根据中医理论,过食辛辣、油炸、火烤、零食等高热量食物,容易造成胃肠积热,胃肠之热可循经络上蒸于肺,引起肺的易感性,往往表现为慢性的鼻炎、咽炎,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小儿的胃肠薄弱,在这方面表现更为明显,还会伴有口唇红、大便干、小便黄、易出汗、睡觉蹬被等症状。故针对小儿,在流感高发期更要减少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二)劳逸结合,适当锻炼。 避免过度劳累,不熬夜,但也要做一些强身健体的运动,适度的出汗可以透散体内郁热,有利于预防流感。但要注意冬季是闭藏的季节,不适宜做大量剧烈的运动,避免大量出汗。 (三)适当隔离,避免传染。 确诊患者要适当隔离,可在居室内用艾草或食醋加清水煮沸蒸熏,进行消毒,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避免与健康人接触,尤其要避免家人间相互感染。 预施药物,防止染病。在流感高发期,可以根据身体的状态辨证用药预防。可参考中医温病学专家谷晓红教授儿童预防方药:金银花10g、莱菔子8g、陈皮6g、芦根10g、桑叶6g、菊花6g、焦三仙各10g、板蓝根3g、生甘草2g,甜叶菊2g,加水ml,急火煎煮,开锅小火10分钟,每日2次,每次ml,连服4天。成人预防方药,尤其是与流感患者有明确接触者:金银花10g、连翘10g、桑叶6g、菊花6g、淡豆豉6g、炒栀子3g、牛蒡子6g、莱菔子9g、芦根15g、桔梗6g、生甘草3g、陈皮6g,加ml,急火煎煮,开锅小火10分钟,每日2次,每次喝ml,连服5天。 特别感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刘铁钢副教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xw/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