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老临证医案实录14慢性乙型病毒性
邱健行教授出生于番禺中医世家,自幼耳闻目睹长辈济世救人之术,年从广中医中医系毕业后开始了“中医人生的历程”;在清远工作期间,拜当地名医黄峰主任为师,逐渐掌握了中医治病的精髓,人称“小黄峰”;医院业务院长。期间结识了他的岳父佛山名医管铭生(年被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岳父祖上三代都是佛山有名的中医名家,第一代是清代二品军医官管金墀(chi);管铭生老先生精通《伤寒论》善治内科疑难杂症;邱老从岳父身上学到了精湛的医术,一生行善的高尚品德,为日后行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邱老喜欢读的中医书《内经》《伤寒论》《金贵要略》《陈修园医著》《邓铁涛临床经验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案? 陈某某,女,42岁,职员。年6月27日初诊。 主诉: 发现乙肝“小三阳”10年余,右胁痛5年余。 初诊: 10余年前体检发现乙肝两对半HBsAg(+)、HBeAb(+)、 HBcAg(+),肝功能检查无异常,无明显不适,故未予重视。近5年反复出现肝区隐痛,伴眠差多梦,医院多次诊治(具体治疗措施不祥),但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今来我院求诊。 来诊时症见: 精神疲倦,面色黄,时有右胁部隐痛,伴口干苦,乏力,尿黄,眠差,舌质暗红,苔黄腻,舌底络脉迂曲,脉弦滑。肝功八项无异常。 中医诊断: 胁痛,证属湿热瘀结。 西医诊断: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此由患者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日久,湿热内阻之象明显,湿热内阻,气机不畅,日久可致血瘀,湿瘀互结,不通则痛,故见右胁部隐痛;热扰心神,故见眠差。口干苦、尿黄、舌暗红苔黄腻,舌底络脉迂曲,脉弦滑均为湿热瘀结之象。法当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自拟方加减治之。 处方: 珍珠草30g溪黄草30g 鸡骨草30g半枝莲20g 蛇舌草20g莱菔子12g 丹参18g甘草6g 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年7月11日): 右胁部隐痛较前稍减轻,睡眠较前好转,口干口苦较前减轻。此湿热减轻,守上法。 上方加栀子log加强祛湿之功,知母10g及珍珠母15g以增强养阴清热宁心之力,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年7月25日): 右胁隐痛已不明显,精神稍疲倦,口干口苦不明显。时有心悸,大便溏,小便淡黄。此热邪祛之有七,但湿邪仍较重,脾胃虚弱之证显露。治当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清热利湿,方拟四君子汤加减。 处方: 太子参15g茯苓15g 白术15g泽泻15g 猪苓15g棉茵陈30g 珍珠草30g郁金15g 丹参18g大枣20g 火炭母30g甘草6g 28剂,水煎服,日1剂。禁食寒凉滋腻之品、以防伤及脾胃。 四诊(年9月1日): 已无右胁部隐痛,精神一般,无口干口苦,略感咽痒不舒,二便尚调。此湿热之邪已祛之有九,故症状基本消失,据舌脉及症状提示,略有外感,治当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法巩固疗效,并兼以解表利咽。 处方: 珍珠草30g蛇舌草20g 甘草6g浙贝10g 桔梗12g野菊花15g 溪黄草30g凤尾草30g 火炭母30g石斛15g 栀子12g丹参20g 28剂,水煎服,日1剂。避风寒,调畅情志,禁食寒凉、滋腻、辛辣之品,以防病情反复。 按语: 邱老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特点存在着内因及外因两个重要因素。内因即脾胃气虚,外因即湿热毒邪。 脾胃气虚是乙肝发病的根本,故顾护脾胃是治疗乙肝之根本。 正如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乙肝病人常常表现出: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纳呆腹胀、口淡乏味、面色萎黄、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等脾气亏虚的临床表现,因此时时处处顾护脾胃之气是治疗慢乙肝的根本。 选方用溪黄草、鸡骨草、珍珠草、半枝莲等甘寒之品,少用芩、连、柏等苦寒败胃之药并根据病情,使用四君子汤等健脾方药正是体现邱老时刻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 本案患者受湿热疫毒之邪日久,湿热内阻之象明显。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法,后期湿热之邪减轻,正虚显露,表现出脾虚湿困,则以四君子汤加减健脾化湿。全案不离清热祛湿与健脾,最终取效。 敬请期待下期→ 分享邱老“临证医案实录(15)”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拍摄者有异议,请联系本公微删除,谢谢!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註明出處。 投稿建議請至: qq.治疗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呢治疗白癜风的口服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xw/1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秋后吃一宝,百病自然好,值得为家人收藏
- 下一篇文章: 国医张志远这些病用这些药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