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半升,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

服。(《伤寒论》《金匮要略》)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此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行泻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错杂,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

方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

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

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

痞满甚者,去大枣+枳实、厚朴;湿浊甚者+藿香、佩兰、蔻仁、滑石;兼食积者+山楂、神曲、莱菔子。

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不完全性胃幽门梗阻等病证属于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盖泻心汤方,即小柴胡去柴胡加黄连干姜汤也。不往来寒热,是无半表证,故不用柴胡。痞因寒热之气互结而成,用黄连、干姜之大寒大热者,为之两解。且取其苦先入心,辛以散邪耳。此痞本于呕,故君以半夏,生姜能散水气,干姜善散寒气,凡呕后痞硬,是上焦津液已干,寒气留滞可知,故去生姜而倍干姜。痛本于心火内郁,故仍用黄芩佐黄连以泻心也。于姜助半夏之辛,黄芩协黄连之苦,痞硬自散,用参甘大枣者,调既伤之脾胃,且以壮少阳之枢也。(《伤寒来苏集》)

收听完整版课程,请下载明医APP,收听明医微课丨刘现军: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网络。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点击阅读,下载明医app,收听更多微课

赞赏

长按







































北京哪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xw/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