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中医师巧祛湿
导读“湿非一病、百病兼之”,中医师路志正,著有《中医湿病证治学》,本文路老讲述痰湿致病的病机原理及常规调理方法,分清湿在肺脾肾,有的放矢,巧妙祛湿,有图有真相。 ___________________ 年5月23日,首次邀请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医师路志正老先生及其子女、弟子做客养生堂节目现场。 90岁的路老,依然精神抖擞。路老有一个独家小秘方,路老已经服用20多年的醋泡姜,把姜切片,用山西或镇江的米醋浸泡3天,每天服用一片,可缓解中老年人脾胃虚寒、呃逆、打嗝等症状。 路老花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编著了一本书《中医湿病证治学》。路老总结:湿非一病、百病兼之。比如说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可见,水液代谢失常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和广泛性。 另外,湿又分为内湿、外湿。 外湿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湿,如云、雨、雾、露,生活中的眼镜上的水汽,包括空气中的湿度。外界的湿度增加了,也是个致病因素。比如说雾露特别大的时候,空气流动的慢了,在空气中悬浮的微颗粒,粉尘就多。呼吸后容易产生疾病。房子里容易长霉,容易引起过敏,特别是夏天大家都能感受的到,闷热。湿度大,出汗后不能很好的蒸发,大家都知道出汗是一种重要的散热方式,从而调节体温,但如果不能很好蒸发,就不能达到这一作用,所以夏天,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温度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么高,但你都感觉很难受,甚至中暑。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 一般来说,胖大舌、齿痕舌、舌体有裂纹都是湿多的表现。 湿邪也有地域差异: 南方、沿海地区多以外湿为主,而北方内湿相关,路老研究表明,北方湿病发展呈上升趋势,影响北方湿邪发病的主要原因有: 如果口舌生疮、上火了怎么办?如果腹泻、着凉了又该怎么办呢?中医讲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但是如果又有热还有寒,是该先祛热还是先驱寒呢? 这里面第一:口腔上火就用清热药物不对。 第二,一看拉肚子就用热药不正确。 第三,一看口苦口粘就用祛湿的药物也不行。 一般病人病情比较复杂,既有寒又有热,既有湿又有虚,各种病情掺杂在一起,缠绵难愈。清热容易生寒,散寒容易生热,祛湿容易伤气,补气容易胃胀。属于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虚实夹杂,湿邪中阻,兼有脾胃虚弱。所以要清热温下,辛开苦降,健脾祛湿,用行气流动之品。谢谢四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xw/1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治疗胃病养胃食疗小偏方
- 下一篇文章: 不打针不吃药,科学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