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更彻底地清肺排痰湿止咳嗽
很多人阳康之后,其他症状都好了,就剩下咳嗽总是不断根。 还有些大人孩子,剧烈运动后就咳嗽气喘,动不动就生病,上周咳嗽刚好,这周又感冒发烧,刚出院没多久,医院了。 这些与肺的关系最密切。肺气虚了,呼吸道的症状就会比较多见,也因为肺气虚,无法完全清理肺与呼吸道鼻窦里的邪气,加上卫气不足,所以很容易外感。 肺虚往往和脾虚是一起出现的。因为土生金,在五行上脾是肺的母亲,脾胃能量足,就能源源不断支援肺,脾胃虚,那肺也就能量不足了。 除了脾肺虚、感受外邪之外,还有个很常见的问题是:身体的痰湿太重。 脾肺一虚,身体的运化能力就弱,古人说脾虚生痰,垃圾痰湿就容易停滞。 而湿浊就像“沼泽地”一样,质地粘稠,会逐渐拖住脾肺的运转,让心脾肺疲惫而功能减弱,进一步导致心脾肺虚、气虚。 脾肺虚,卫气弱,没有力量抵抗外邪,动不动就会容易生病。而一旦生病,体内湿浊又会“粘”住邪气,让邪气不容易排出,病就会缠绵反复一些。 这样下来,脾肺容易更虚,浊邪更重,形成一个循环。 我们现在很多大人孩子,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循环当中。 如果用简单的清肺排痰的药物,没法彻底解决,因为脾肺的能量不够;用单纯补脾补肺的药呢,不处理浊气,又会因为痰湿黏着,脾肺还是不容易健运起来。 今天我推荐一个常用的清肺补脾治咳嗽的方子,能够同时化湿浊、祛外邪、补脾肺。三管齐下,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这个方子我在临床上用得很多,70%左右的咳嗽状况都可能会用到,而且收效很好。 方子的组成是:苏叶、黄芩,紫菀,炒杏仁,姜半夏,陈皮,茯苓,生甘草,炒莱菔子,北沙参。 方子里第一部分是祛除外邪: 先是解表散风寒的紫苏叶,它号称是柔和版的小麻黄,没有麻黄那么猛烈刚强,不会过度发散过度调动阳气津液,但也能够疏通上焦皮毛,打开窗户让风寒邪气从毛孔口鼻透散出去。 通常风寒咳嗽或者痰咳嗽久了,就容易有一点郁热,清鼻涕会夹杂或变成黄鼻涕,白痰会夹杂黄痰,这时候就需要把郁热清一清,黄芩就可以做到。它化痰热,清降肺、大肠、胆里的郁热,邪热下去了气血就能流动。 第二部分是化脾肺的痰湿: 中医上说肺是五脏里最“娇气”的脏器,太燥热了,不行;太湿浊了,不行;太虚了,不行。反正就得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就像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一样清朗才行。 所以,在调理娇脏的时候,要温柔伺候,用药得精准轻灵,大多数时候,不能长期大补大泻。 紫菀炒杏仁是我常用的一组“对药”,两者都性微温,微苦,微润,温能宣通,苦能下气。它们的作用,就像是用温热水把肺从里到外轻轻柔柔地柔洗了一遍,肺里面的寒热结气、痰饮湿气都被这样温和地化掉。 半夏、陈皮、茯苓、莱菔子,都是针对体内的湿浊而来,它们能入肺与胃,把肺里胃里的痰湿、水饮、气滞疏导开,最后用茯苓和莱菔子把它们通到二便,让邪气从二便被排出。 第三部分是补脾肺: 肺喜欢脾土蒸发上来的水谷精微之气(土生金),喜欢偏于清爽的能量,那么我们来点甘草,清补脾土,调和诸药;再来点北沙参,润润凉凉的,这些都能补到肺金所喜。 总结一下,整个方子寒热平和,补中有泻,能够化湿浊,但不会虚也不燥,能补益肺气,但不滋腻不郁滞。最后五脏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身体自然渐渐恢复平衡。 这个方子的具体应用 适合症状: 干咳痰不利或伴随着痰的咳嗽。痰以白色为主,也偶尔是黄痰。可能有流鼻涕,有黄白鼻涕,微恶寒发热。舌苔相对滑腻。 如果是舌头瘦、干、红,口干,便秘,干咳,津液不足,这个方子就暂时不适用。 具体药方如下: 苏叶5g,黄芩4g,紫菀6g,炒杏仁6g,姜半夏5g,陈皮5g,茯苓6g,生甘草3g,炒莱菔子5g,北沙参6g。(儿童剂量,大人双倍剂量) 如何熬煮: 用—ml的水,先泡10分钟,大火煮开转小火,熬制1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因为这里的药偏于入上焦,所以不建议久煮。 一天吃2~3次,药渣可以加水熬晚上泡脚。 饮食上也要搭配着化痰理肺 很多人咳嗽发烧鼻涕鼻塞时,只要一多吃奶制品、鸡蛋、油腻甜腻的食物就会反复加重缠绵,古代中医里把这个叫做“食复”,因为饮食而复发。 无论是治疗各种慢性病还是养生保健,五脏都得先把困阻体内的浊气邪气净化排解后,才有更大的空间来吸收能量、储存营养。 调养肺脏除了少吃油腻厚重难消化的食物之外,我们还可以用食物帮助脾肺的清理净化,比如辛苦回甘的白萝卜汤就很适合。白萝卜的辛味,能宣肺,苦能降气化痰,通降肺胃。 补充问答 1.吃这个药之后,身体可能有哪些表现? 答:吃了药可能咳嗽不会马上“停止”,智慧的身体会鼓励把肺胃里的湿浊排干净,等清理干净就会自动停止咳嗽(肺虚无力排邪时也会没有症状),这个时间长短取决于邪气轻重与正气充足程度。 因此短时间内如果咳嗽暂时变多,二便变多,吐痰变得比之前更容易,这都是正常现象。 2.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大人孩子都是脾肺虚+痰湿重的呢? 答:这与我们接受的一些治疗有关,比如输液打针雾化的药物(抗生素激素等),本身是偏阴寒与燥热的(会先伤脾肺再伤肾气)。 也与日常的饮食有关,如果寒凉的、厚重的食物吃得太多,也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例如转基因油、低芥酸油、甜味剂、味精香精、味极鲜、可乐、反式脂肪、过多肉蛋奶)。 古人说“形寒饮冷伤肺”,就是说寒湿的东西进入身体,会影响心火脾土生肺金的功能(火生土,土生金),脾土有“三怕”过度的(寒凉燥热、湿浊黏腻、情绪压抑)。 3.我们怎么才能让脾肺强壮起来,同时减少身体里的邪气呢? 答:还是要增强体质(免疫力),增强体质不外乎正气足、邪气少,需要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等方面的调和。我们可以搭配中医的方法来放松身心,扶正驱邪,同时减少给予身心的饮食负担、情绪负担、思想负担,那么身心自然就会疗愈自己回归中正平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sy/19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孩子便秘不要吃香蕉了不妨给试试这种水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