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春天的病
春季的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风温 因风为百病之长,在春天是主要的邪气。风邪主要是从口鼻或从皮毛侵入人体发生各种疾病。若春天较热,感受温热的风邪导致疾病,就叫做风温。 风温的症状主要是: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目胀,有汗或无汗,口干或心烦口渴,或不渴,鼻干或寒,或胸闷,咽干或咽痛,或咳或不咳(咳者较轻,不咳者较重),全身困倦无力,或者有酸痛,但不是很痛,脉象浮数,右大于左,或细数微浮,舌红,苔白或黄,小便黄。 病在上焦,属于太阴肺和太阴脾,法宜辛凉解表,一般选用银翘散,桑菊饮二方出入化裁为主。兼有微寒者略加葱白,苏叶。夹湿者加滑石,芦根,木通。风温初起应以达邪外出为要,切勿过早使用寒凉,冰伏其邪,热不得外越而内陷,延长病程,甚则恶化。 银翘散加减:胸闷加藿香,郁金。渴甚加天花粉。项肿咽痛加马勃,玄参。衄血者去荆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叶,栀子炭。咳者加杏仁。热渐入里加生地黄,麦冬。 桑菊饮加减:小便短少加知母,黄芩,栀子。燥热在气分加生石膏,知母。入营加玄参,犀角或用水牛角代之。在血分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生地,玉竹,丹皮。肺热加黄芩,天花粉。 余在临床亦按此法加减,惟初起加入葱白,透邪外出,见效更捷。咽痛加僵蚕,射干。伤食加山楂,莱菔子。若心烦不用葱白,加栀子三枚,即合用栀子豉宣解郁热,其效更速。 寒疫: 春天出现突然降温,人受凉了,发为寒疫,其发病多与伤寒相似。 症状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胸闷,没有饥饿感,或想呕吐,或腹泻,或口干不渴,喝水不多。脉浮弦而滑或紧,舌质色黯,苔白而秽。 治法宜芳香温散和解,不宜辛凉,苦寒,一般选用香苏饮加味或十神汤化裁。 头痛严重的加川芎,僵蚕,白芷,蔓荆子。 身痛加羌活,防风。 项背痛加葛根。 呕加半夏,生姜。 若呕吐下利腹痛可用藿香正气加生姜。 若无汗身痛兼胃肠不和,症状夹杂,可用五积散为末,每用五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似寒似温 也有的人春天受邪以后,表现的症状既不是寒疫,也不是风温,反而:似寒非寒,似温非温,壮热烦躁,无汗,头痛,身疼,胸腹痞满,大便不利,小便短涩,目胀心烦,口苦不思食,渴不多饮,脉沉紧或浮弦,舌质黯,苔白腻或黄腻者。 属内蕴湿热,外感风寒,营卫失和,三焦郁滞,治宜两解。选用增损双解散(白僵蚕(酒炒)钱,全蝉蜕12枚,广姜黄7分,防风1钱,薄荷叶1钱,荆芥穗1钱,当归1钱,白芍1钱,黄连1钱,连翘(去心)1钱,栀子1钱,黄芩2钱,桔梗2钱,石膏6钱,滑石钱,甘草1钱,大黄(酒浸)2钱,芒硝2钱。)为末,每用五钱,加生姜三片,葱白三枚,水煎热服,汗出热退,三焦自和,当避风,以稀粥调养数日即愈。 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进群,若加不了可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jl/17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肿瘤患者的营养调理迫在眉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