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必学紫苏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紫苏子炮制方法在唐《外台秘要》有载:一升,研,以酒一升绞取汁。至清有酒制、炒制、蜜制、制霜等几种炮制方法,现代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炒制、蜜制和制霜,临床上主要以炒用居多。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尤宜喘咳而兼便秘者。炒后辛散之性缓和,温肺降气力强,多用于喘咳。蜜苏子长于润肺止咳,降气平喘。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用于脾虚便溏之喘咳。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经。功于降气消痰,平喘,润肠。主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大家都知道有一古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医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百邪来袭肺先知。肺是五脏中直接与外界接触的脏器,是各种外邪直接“入里”的渠道。肺是娇脏并不是肺本身有多娇气,而是因为太多的外邪因素造成咳、痰、喘,若讳疾忌医,久而久之就成了顽固性疾病。本品善于清利上下诸气,除痰降气,定痰喘,还能除风湿,用之喘可定,痰可消,气可平,火可降。紫苏子擅长降气化痰,气降则痰消,咳喘自愈。常用方法是炒紫苏子、炒白芥子、炒莱菔子三子搭档,名为三子养亲汤,主气逆、痰壅咳喘或痰多胸痞之人。白芥子长于豁痰,紫苏子长于降气,莱菔子长于消食,临证痰壅、气逆、食滞三者孰重孰为君药,余为臣佐。如上盛下虚之久咳咳喘,症见上有痰盛、咳盛,下为肝肾不足,可加半夏、厚朴、陈皮降气化痰;加肉桂、当归以温肾纳气。如风寒在外内有痰热,多由平素肺有痰浊外伤风寒,郁而化热,痰热互结,阻碍肺气,症见气逆于上,咳、痰较重,痰随气升,从而喉咙有哮鸣声,痰热内阻于胸膈,从而胸中憋闷不舒,可用紫苏子配麻黄宣降肺气平喘,配桑白皮用以清肺热而定咳,风寒外散,痰热内除,喘咳自除。紫苏子富含油脂,从而能润燥,肺与大肠表里,本品适合肠燥大便不通,可与苦杏仁、火麻仁、瓜蒌仁配伍服用。盖之,真苏子下之气可平而火可降,咳可定而痰可消,最能清利上下诸气,定喘痰有功,并能通耳边,除风寒湿痹。而诸香皆燥,唯苏子独润,唯虚劳咳喘之专物。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散,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膈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如气郁不舒,乃风寒客犯肺经,久遏不散,则邪气与真气相持,致饮食不进,痰嗽发热,似弱非弱,以此清气开郁,大为有效。三子养亲食疗汤组方为炒紫苏子、炒白芥子、炒莱菔子各9克,盐适量,香菜段、香油各少许。将三子洗净,盛入药袋中。把药袋置于锅中,加适量水,煮作汤饮。除去药袋,汤汁倒入碗中,加入盐和香油调味,撒上香菜段即可。每日1剂,常服有效。本汤可降气消痰、止咳平喘。咳嗽频咳声重、痰多色白、痰质黏稠、胸脘痞闷可常食,四季皆宜饮用。本品的鉴别要点如下:呈卵圆形或类球形,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 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紫苏子是常见的中药之一,紫苏子的伪品有黄荆子、石荠苎子,石香薷子等,伪品黄荆子无网纹,无苏子特有的香气。伪品石荠苎子表面灰褐色,具细网纹,无深穴状雕纹,果柄脐扇形,褐色,在放大镜下观察其表面上有白色晶状物,闻之清香浓郁,但口尝味辛、凉。四川,贵州等地荏子为紫苏子的习用品。荏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干燥成熟果实,苏子粒较细小而气香力厚,白苏子色呈灰白粒较大,气较淡薄,功同苏子而力较逊。以果粒泡满、粒均匀、灰棕色、搓之香气浓烈、无杂质者为佳。按表皮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是否饱满,可将紫苏子分为选货和统货。一般河北产紫苏子多为灰褐色;山西产紫苏子多为浅棕色;油苏子主产于东北,表面红褐色。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亲,中国药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jl/12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店常用的10种气血双补中成药
- 下一篇文章: 湿气引百病,为什么一到夏天就湿气重教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