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治百病的药,但是有调理百病的方法!

鲜酿酵素吧

近年来,中医调理养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传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即是说,药物和食物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很多材料既可以做果腹之食,也能做治病之药。所以,“食疗”已经被大家所认识,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搭配膳食,全面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便可以有效地防治许多疾病。

1、白扁豆

甘淡;微温;平。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化湿,消暑。临床主要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糖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2、山药

甘;平。肺;脾;肾经。

功效:补脾;养肺;固肾;益精。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药品化义》: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调肺之功,治肺虚久嗽,何其稳当。因其味甘气香,用之助脾,治脾虚腹泻,怠惰嗜卧,四肢困倦。又取其甘则补阳,以能补中益气,温养肌肉,为肺脾二脏要药。土旺生金,金盛生水,功用相仍,故六味丸中用之治肾虚腰痛,滑精梦遗,虚怯阳痿。但性缓力微,剂宜倍用。

3、山楂

酸甘;微温;无毒。脾;胃;肝;肺经。

功效:消食积;化滞瘀。脾胃虚弱者慎服。《本草求真》: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止属消导之健矣。至于儿枕作痛,力能以止;痘疮不起,力能以发;犹见通瘀运化之速。有大小二种,小者入药,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出北地,大者良。

4、芡实

甘;涩;平。脾;肾;心;胃;肝经。

功效:固肾涩精;补脾止泄。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本草新编》:芡实,佐使者也,其功全在补肾去湿。夫补肾之药,大多润泽者居多,润泽者则未免少湿矣。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与诸补阴药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虑多投以增湿也。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

5、茯苓

甘;淡;平。心;脾;肺;肾经。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本草求真》:茯苓入四君,则佐参术以渗脾家之湿,入六味,则使泽泻以行肾邪之余,最为利水除湿要药。书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且水既去,则小便自开,安有癃闭之虑乎,水去则内湿已消,安有小便多见之谓乎。故水去则胸膈自宽而结痛烦满不作,水去则津液自生而口苦舌干悉去。

6、莲子

甘;涩;平。心;脾;肾;胃;肝;膀胱经。

功效: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者,忌服。《纲目》: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士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极舆也。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

7、红枣

甘;温。脾;胃经。

功效: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和药性。凡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相宜。《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8、橘皮

辛;苦;温。脾;肺经。

功效:行气健脾;降逆化痰。《滇南本草》:黄果皮化痰定喘,止咳嗽,下气消痰,功甚于广陈皮;补胃和中,力不及广陈皮。主降气宽中,破老痰结痰固如胶者。《四川中药志》:行气化痰,健脾温胃。治食欲不振,胸腹满胀作痛,腹中雷鸣及大便或溏或泻。

9、赤小豆

味甘;酸;性微寒。心;脾;肾;小肠经。

功效: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食性本草》:久食瘦人。《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僻,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气除湿散热耳。

10、佛手瓜籽

辛;苦;温。肝;胃;脾;肺经。

功效:舒肝理气;和胃化痰。阴虚有火,无气滞症状者慎服。《本经逢原》:痢久气虚,非其所宜。《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11、薏苡仁

甘;淡;微寒。脾;肺;肾经。

功效: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本品力缓,宜多服久服。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药品化义》: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主治脾虚泻,致成水肿,风湿盘缓,致成手足无力,不能屈伸。盖因湿胜则土败,土胜则气复,肿自消而力自生。取其入肺,滋养化源,用治上焦消渴,肺痈肠痈。又取其味厚沉下,培植部,用治脚气肿痛,肠红崩漏。若咳血久而食少者,假以气和力缓,倍用无不效。

12、槐花

味苦;性微寒。肝;肺;心;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明目。脾胃虚寒者慎服。《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医学启源》:凉大肠热。

13、酸枣仁

甘;平。入心、脾、肝、胆经。

功效:酸枣仁甘润,对体内脏腑诸多补益,举凡心气不足造成的噩梦惊吓、心悸、心神不宁、盗汗,肺气不足造成的干咳,贤气不足造成的遗精、小便淋漓不尽,脾气不足造成的恐惧、虚烦和失眠,都是酸枣仁治疗的范畴。以酸枣仁加上柴胡、郁金疏肝理气,搭配莲藕清热除烦安神,搭配含有B族维生素、铜、铁等微量元素的燕麦,可防治失眠。

中药与食物的区别?

中药与食物的共同点是可以用来防治疾病。不同点是:中药的治疗疗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欠妥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凸显和敏捷,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即产生不良的后果。但不可轻忽的是,药物固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每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须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功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均衡和生理性能产生有益或不利的影响,与日俱增,从量变到质变,这类影响作用就变得十分明显。

因此,准确合理地选择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不同的药食同源品种

免疫调节功能:茯苓、枸杞、大枣、阿胶、银耳、桑椹。

改善营养性贫血:阿胶、茯苓、桑椹、大枣、龙眼肉、陈皮、枸杞。

促进消化功能:山楂、麦芽、鸡内金、山药、莱菔子、扁豆、陈皮、茯苓、大枣、佛手。

通便功能:火麻仁、决明子、莱菔子、百合、玉竹、芦荟、橘皮、山楂、郁李仁、桑椹。

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枸杞、肉桂、砂仁、丁香。

改善睡眠功能:酸枣仁、莲子心、桑椹、枸杞、茯苓。

抗氧化功能:茶多酚、番茄红素、桃仁。

古方膳食是一款由近百种天然食材搭配而成的具有调补作用的“药膳”,甄选坚果、种籽、花朵、谷豆、菌藻等83种食材,根据《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典籍的养生膳养理论,结合国人身体素质饮食结构和营养需求,精准计算食材比例配置,包括五谷杂粮,杂豆,大豆,各种坚果,籽种类,菌藻,花朵等,其中有多种是药食同源食材,如枸杞,红枣,酸枣仁,核桃仁,薏苡仁等

古方膳食完美诠释了“食材多样化”,在人体汲取食物吸收营养方面,做到了多样性涵盖、均衡性吸收、完整性提取,既保证了营养的释放,又保证了膳食纤维的含量,使得身体吸收能量的能力大大提高。在饱腹的同时,更为方便快捷的为人体均衡的补充营养。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吃吃,喝喝,聊聊养生

更多有趣的

请戳一戳

传播酵素文化,促进全民健康!

人民健康,还医于民!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药方在厨房!

让每个家庭都一个懂健康的人!

长按识别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好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zeiz.com/lfzcd/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