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天寒人不寒,温温暖暖过一冬
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m.39.net/disease/a_m7kpmsm.html 冬季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历时6个节气,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从今年年底的11月上旬开始直到来年的2月上旬截止,将近3个月左右的寒冷气候考验着人体身心的耐受能力。 中医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冬气之应,养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萎厥,奉生者少。”,就是说冬季养生不应太早起来活动,最好等待日光出来后,才从事活动,活动的时候让身体出些微汗为宜,这样既可达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有愉快的心情,使精、气、神不涣散而得以内收,这样就是适应冬季养生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伤肾气,到了春天就会生萎厥之类的疾病,寿命也跟着减少了。 民间老话说得好:“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冬季可以说是人体进补的最佳时机,相对于其他季节,冬季人们会感到食欲比较旺盛,营养物质的吸收不仅迅速,且不会散失太快,因此进食的补物不仅能够贮藏体内,且效能也会被最大化利用。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进补,如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也要因人制宜,少年体健重养,中年损耗重调,老年体弱重保。 适合冬令的补品很多,但须注意选用时应当依据自身情况对证施补,且最好能够坚持整个冬季。经典药食汤方“当归生姜羊肉汤”正是食饮之时,能够起到温肾助阳、补气养血之效而助人安然过冬。 对于身体本身有疾患的人们来说,进补就要谨慎,需遵守医嘱择取食物,如糖尿患者可以生晒参、人参等作为补品,而避免大枣、甘草等含糖较高的药食;有血脂过高、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就应避免如甲鱼、阿胶、牛鞭等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分的药食。 冬季是进补时令,但依然要避免进食大辛大热之品,以温补为佳,进食补品宜在一天中较早的时候完成以便消化吸收,且肉食要尽量烹制熟烂,避免食用生冷干硬的食物。总之,任何进补方式都应对症,否则过犹不及,反而会损害健康。冬季有一类食物应该多吃,那就是根茎类食物。 为什么冬季要多吃根茎类食物?哪一类根茎类食物需要多吃?具体要怎么吃? 自然界万物都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如一年里大多数植物应四季都会经历春芽、夏叶、秋果、冬根的变化,所以民间自古就有“春吃芽,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这一顺应四时的饮食习惯。 一方面是择鲜而食,冬天有许多根菜上市,如山药、萝卜、莲藕、冬笋、芋头、红薯等应季蔬菜。根部是植物在冬季储藏能量最多的部位,所以冬吃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助人体的封藏。 给大家介绍三种冬季常吃的根类食物: 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能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因此,民间有“白色山药胜人参”。都说山药健脾,其实它最突出的功效还是滋补脾阴,对于日常饥不欲食,肌瘦肤热,唇干少饮,手足烦热,舌质嫩偏润、苔少,脉细弱偏数的人群,就非常适合以山药进行补虚健脾。正所谓瘦人多火,瘦弱之人多夹阴虚内热,秋冬进补不妨多吃山药。 白萝卜 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良方”、“冬吃萝卜赛人参”,这里说的主要是白萝卜,它是冬天的时令根茎类蔬菜,中医学名叫做莱菔。萝卜生吃如凉拌或榨汁,能祛风热,清痰热,润肺燥,有助于预防冬日的温燥感冒见咽喉干痛、心烦口渴、舌红而干等症,或痰热咳嗽见痰黄、舌红苔黄腻等。冬季阳气在里,吃点像萝卜这样性凉的根菜可以平衡阴阳,预防体内阳热过度。萝卜煮熟后寒凉之性减少,能和中补脾,下气消食,又性润而能生津液,冬天在进补之际搭配煮食点萝卜,是以通为补的一种间接进补方法,使得补而不滞,补而不燥,这个食疗搭配在民间很多菜肴也有所体现,如萝卜炖牛腩、萝卜烧羊肉等。此外,萝卜的种子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中医叫莱菔子,其性平,味辛、甘,归肺、脾、胃经,可以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对饮食停滞、痰壅喘咳、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等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莲藕 俗话说得好“夏采莲子冬挖藕”,如今我们一年四季几乎都可以吃到莲藕,但秋冬季节的莲藕产量高、品质好,口感更加软糯,实属冬日里的一道清新风味。 莲藕生食如榨汁可清热生津滋阴,有利于改善冬日容易出现的口渴、咽干、皮肤干燥、便秘等,加入鲜梨汁、甘蔗汁或者蜂蜜混合饮用,效果更佳。莲藕熟食可健脾消食补心血,因此脾胃虚弱、心脾两虚、脾虚食滞的朋友,尤其是冬天虚不受补或因冬日萧条之景而感惆怅的朋友,可以经常食用煮熟的藕或熬藕汤饮用,可以起到健脾消食,养血补心的功效。 (来源:云南健康教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cd/19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常用中药材莱菔子自渡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