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吃主食行吗真的有人试过
本期导读 人可以不吃主食吗?确实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韩彦明老师借由《黄帝内经》,和大家聊聊古人吃东西的智慧,听进去了受益无穷。 不吃主食降血糖靠谱吗? 先跟大家讲一个案例。我有个朋友,他得了糖尿病,听说了一种疗法。这种疗法是什么呢?不吃主食。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不吃,只吃蛋白质,多喝水。 他坚持了三个月以后,果然,血糖降到了正常水平。他很开心,觉得这种疗法不错。但是一年以后,不妙的情况出现了。尽管他的血糖值到达了正常范围,但是整个人没有精神,精气神很差。每天人都很软,没有精力做事情。 他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按理说化验正常的话,人应该比较精神才对,但事实不是的。而且他开始得一个比较麻烦的病,湿疹,那种缠绵不愈的湿疹。 我们再次碰面时,我跟他分析,这人哪,活着要吃五谷杂粮的,米面、蔬菜、瓜果,这些是缺一不可的。 尤其是五谷,五谷为养,所以老百姓叫它「主食」。瓜果、蔬菜、肉类、蛋类,这些属于副食。主食这个东西一旦缺少的话,人就缺乏主要的能量来源。 我建议他,与其不吃碳水化合物,不如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你可以每天摄入比如说二两,不多吃其他的蛋奶,蔬菜、水果这些作为补充。但是不能不吃主食,你可以这样调整一下。 调整大概两个多月以后,这个人的精气神就上来了。 众所周知,米面是什么?它都是种子,种子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我们吃的主食,其实是大自然的精华,大自然所有的植物生长都是靠种子的。 地食人以五味 大家知道,我们自古以来对人类生命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认知。从我们的女娲造人,到现在进化论认为人是从类人猿开始慢慢进化来的。那么,从医学的角度,我们的古人究竟是怎么认识人类起源的? 《内经·宝命全形论》这一篇比较恰当地传递出了古人对生命起源的认知:「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之气是什么呢?风寒暑湿燥热。四时就是春夏秋冬。中医自古以来的认知,就是这样一个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框架。我们法天象地,就是根植于「天地人」。 《内经·六节藏象论》里具体讲了,天是干什么的?食人以五气;地呢?四人以五味。人有一张嘴,每天要吃五谷杂粮、各色物产,酸甘咸辛苦,入五脏六腑。这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内经·藏气法时论》里面有16个字很重要,是我们的「营养学」的一个最高概括。这句话是这样描述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分别是一个养、助、益、充的概念,「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缺一不可,互为补充。说明什么?我们饮食方面一定要平衡。 了解中医基础的同学都知道,心肝脾肺肾是中医对人体的概括。要想补这五脏的话,吃哪些东西比较好?《内经·藏气法时论》这篇就详细讲到了。 ?肝,对应的颜色是青。要想补肝要多吃什么?甘甜的。什么东西是甘甜的?粳米、牛肉、枣、葵这一类,都是甘的。 ?心,对应的颜色是赤,也就是红。吃酸的可以补心,像小豆、李子、韭菜都属于酸味的。 ?肺呢?色白。如果需要补肺的话,就吃苦的。小麦、羊肉、杏、薤,这些都属于苦的。 ?脾呢?色黄,补脾要多吃咸的。比如大豆、猪肉、栗子、藿,都是咸的,可以多吃这一类的食物。 ?肾色属黑,多吃一些辛味,比如说黄的小米、鸡肉、桃子、葱,这些都属于辛的,吃这些食物对肾比较好。 (注:此处的五味用法见于《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为养护相应脏腑的食疗法,需与五味入五脏的对应关系区分开。) 这里不作展开,只是以这样一个例子,建议大家去学习《黄帝内经》,看看古人是怎么吃东西的。 《内经》的一个饮食原则 《内经》对于吃还有一个原则,《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得比较经典:「味厚为阴!」味道清淡的属阳,是通的,味道厚的属阴,容易堵的。 作为正常人,是不是应该多吃味薄的比较好?正所谓「嚼得菜根,百事可为」,越是清淡的东西,越是滋补人的。 我们很多病人,本来治疗以后效果不错,也不发烧了,病的指标也正常了。但是病人一高兴,原来不让吃的东西就偷着吃点,吃个牛肉,吃个海鲜,结果皮肤病发了,有的高烧又起来了。 这就提示我们,厚味的东西未必是好东西,而且很多东西会发热,容易触犯旧疾。所以,久病、大病之后一定要吃一段清淡的! 现在很多女性朋友在坐月子期间也是一样。我经常跟朋友讲,你坐月子期间不要吃鸽子啊这些很滋补的东西,尽量不要吃,为什么?因为露还没有完!这个时候不利于滋补,而且也不太容易补进去。 除非产妇大出血,或者是产后身体很虚,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大多数女性没有这种情况。这个时候需要进食滋味薄的,慢慢的,感觉身体恢复一点了,坐完月子以后,再吃一些补益的,这样的话对产妇恢复是比较好的,而且不容易发胖。 美其食,任其服 人吃得再好,穿得再好,心情不好,照样生病。 《上古天真论篇》提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八个字也是我们练八段锦的一个指南,就是让人放空精神。 达到这种虚无状态以后,我们的真气自然而然就来了,经脉就通了些,达到一个天地人共振的状态。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这是完美的状态。不管吃什么样的食物,都是觉得很美味,随便穿着什么样的衣服都舒服,对于风俗,乐在其中。不管地位高低,大家都不相互攀比、嫉妒。这是古人所提倡的。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喜欢养生的人,只是追逐于吃一个保健品,吃一个很流行的补品,这是肯定不行的。因为吃这些东西,不等于养心,不能让你「美其食,任其服」。 大文豪、政治家苏轼在《东坡志林》这本书里边记载了「四味长寿药」,是他赠给一个朋友的,有两句话出自《战国策》。这四个长生不老的妙药是什么呢? 第一,「无事以当贵。」 什么叫无事以当贵呢?你每天心里要宽阔,坦坦荡荡,没有什么烦心事、杂事。这就相当于你是贵人。什么是贵呢?皇权贵族这个贵。 第二,「早寝以当富。」 能够早点睡觉,这就说明你在过一种富裕、富足的生活。 第三,「安步以当车。」 不要老开车子或者坐车,要经常散步、运动。 第四,「晚食以当肉。」 这句话可能比较难理解一点。就是说咱没肉吃,就到饿了、想吃的时候再去吃饭,这时候你吃米饭比吃肉还香,所以晚食以当肉。 这几方面也是比较切合我们《黄帝内经》思想的,跟大家一起共勉。 每次讲座总会有朋友问到病症,什么气虚、血虚、长痘、眩晕、有眼袋、眼睛干涩、甲状腺疾病等。先不要抓狂,我还是告诉大家一句最根本的解决方案:学习中医基础。 来听讲座的都是爱好中医的或是有点功底的人。既然有功底、有爱好,不妨拿出一点时间来学习中医基础,把基础理论搞清楚,然后对照自己的症状去查找,去发现,去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避免它或者纠正它,我觉得这是最高明的。 说白了,「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最好的医生还是自己,希望大家多学习中医基础,慢慢的,自己给自己调理,我觉得这才是长久之计。 *本文转载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cd/15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坡子街bull重读经典宫斜子
- 下一篇文章: 提醒大家冬天吃酸菜馅饺子,学会正确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