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验方
中医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验方 胃溃疡 (一)肝胃不和。 疏肝和胃,行滞镇痛。 两和镇痛饮。 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陈枢燮方。 (二)肝郁乘脾,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平肝补中。 养阴平肝消炎汤。 沙参9克,当归9克,石斛9克,白术6克,鸡内金6克,黄连6克,陈皮6克,枳壳6克,麦冬6克,山药12克,焦三仙各10克,川牛膝10克,白蔻5克,半夏5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王庆冬方。 (三)脾胃虚弱,气滞血瘀。 健脾益气,活血止痛,制酸止血。 芪芍芨草汤。 黄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胶12克(冲),元胡12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蒋森方。 十二指肠溃疡 (一)中焦虚寒。 散寒温中,活血生肌。 乌附白芨方。 乌附片6克,白芨30克,肉桂6克,干姜6克,煅瓦楞15克,广木香6克,佛手6克,甘草6克。 加水毫升,浓煎至毫升,加糖和防腐剂适量。每日空服2次,每次50毫升。 余景谋方。 (二)寒邪犯胃,胃阳被遏,胃失和降。 温中散寒,宣通阳气。 良附苏陈汤。 良姜10克,香附10克,苏梗10克,陈皮5克,佛手5克,香橼皮10克,炒川楝子10克,延胡索5克,煅瓦楞子10克,乌贼骨10克,马尾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董建华方。 (三)脾胃阳虚,兼气滞血瘀。 温养脾胃,止血化瘀,理气生肌,软坚和化。 甘麦乌贝散。 乌贼12克,甘松9克,草叩6克,川楝9克,元胡9克,生麦芽31克,浙贝9克,生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屠金城方。 (四)肝胃不和。 疏肝和胃,制酸止痛。 疏肝和胃饮。 当归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实6克,瓜蒌10克,薤白10克,半夏10克,陈皮5克,甘草3克,蒲公英10克,煅瓦楞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谭日强方。 理脾愈疡汤 李振华经验方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砂仁8克,厚朴10克,甘松10克,刘寄奴15克,乌贼骨10克,生姜10克,元胡10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 功能:温中健脾,理气活血。 主治:适用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等病。 症见胃脘隐痛,喜暧喜按,饿时痛甚,得食痛减,腹胀嗳气,手足欠温,身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舌苔薄白或白腻,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沉细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气滞血瘀者。 用法:每日一剂,文火水煎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加减运用:如溃疡出血,大便色黑者,加白芨10克、田七粉克(分二次冲服)、黑地榆12克、如语言无力,行寒畏冷,四肢欠温者,加黄芪15—30克。 如暖气频作者加丁香5克、柿蒂15克、如食少胀满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 养胃理气汤 田玉美经验方 丹参15克,沙参15克,炒白术12克,白茯苓12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炒枣仁12克,厚朴12克,鹿角霜10克,砂仁3克,山楂12克,建曲12克,延胡索2克。 扶脾、理气、活络。 身体羸瘦,食少体倦,脘腹胀痛,或呕或痢,胸胁不适,舌质暗淡、苔白。如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部分胆道、胰腺等疾病。 每日煎服3次,空腹温服。 胃主受纳而喜润,脾主运化而喜燥。历代医家治脾胃疾病,往往注意燥湿,忽视柔润。无论风寒、痰食、气滞、血瘀等因致病,不外阳虚之体多寒证,阴虚之体多热证。寒证多虚,责之于脾;热证多实,责之于胃。若病程日久,脾胃俱虚,可与温药,不宜过于刚燥。 本方取六君之意,扶脾燥湿。方中厚朴、砂仁、陈皮以理气;法半夏、炒白术以扶脾燥湿;山楂、神曲以行滞;沙参、枣仁与温燥之品同用,取其柔润;丹参、延胡、鹿角霜走血分,入络而止痛。本方除主治外,对慢性胃炎,食欲差、大便不规则等病证亦颇有疗效。 胃病呃逆、噫气不除者,加煅赭石30克、沉香3~6克;痛连胁者加白芍15克、郁金10克;泛酸者去沙参,加煅瓦楞子15克。禁忌:忌生冷、油腻、辛辣之物。 清幽养胃汤 单兆伟经验方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佛手10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仙鹤草15克,焦山楂12克,六神曲12克,甘草5克。 功能:益气活血,清幽养胃。 主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病辨证属脾虚气滞血瘀证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个月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 方解: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重要的胃病致病因素,其与胃炎、溃疡病的关系已被明确,西医的抗菌治疗根除率虽高,但其复发率、耐药性及副作用等问题不可小视。 从中医角度来看,幽门螺杆菌当属中医“邪气”之范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胃之气不虚,则幽门螺杆菌也无以生存,或即使存在也不致病,因而其病因病机不出本虚标实两端,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为其本,气滞、血瘀、湿阻为其标,故本方以健脾益气活血立法。 加减运用:脾虚较甚暂不受补者,先用太子参清补探路,俟后改用党参;加大益气健脾力度可酌增茯苓、黄芪等品;胃胀满甚者,加青陈皮以消胀;湿热中阻甚者,白术易苍术,加厚朴、炒薏苡仁;消化不良食积者,酌加炒谷麦芽、炙鸡内金等消导之品;伴有异性增生或肠上皮化生者,加莪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品;内镜下见黏膜糜烂出血,或黑便者,加三七粉,白及研粉,以藕粉调服。 海蒲龙骨汤 赵东奇转载 组方:海螵蛸15-30克。蒲黄10-15克(包煎)。龙骨15-3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生黄芪15克。大枣10枚(掰开)。 加味:痛重加元胡,胃寒加吴茱萸,酸多加瓦楞子,呕血或便血加白及和三七,腹胀加炒莱菔子,便秘加桃仁,便希加煅牡蛎,高血压,动脉硬化加白芍,小便发红加白茅根,本方可以去炒白术换白芍,没有大枣用小剂量甘草。 芪芍汤 马先造经验方 黄芪15克、白芍15克、桂技7克、炙甘草9克、当归9克、川芎6克、云苓12克、泽泻9克、蒲公英12克、乌梅12克、煅牡砺24克、大枣5枚,水煎服。 功能益气利湿,和血敛疮。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隐痛不已者重用白芍.一般不超过30克;痛止后配服乌贝散(乌贼骨、象贝母、瓦楞子,比例3:2:4);寒凝去蒲公英、牡蛎、乌梅,加干姜7克、木香9克;肝郁去牡蛎,加佛手9克、郁金9克;胃阴不足去牡蛎、桂技,加麦冬12克、北沙参12克;血瘀去乌梅,加制乳香4.5克、制没药4.5克、丹参12克;出血配服止血散(白芨、田七、大黄炭,比例5:3:4)。 邓铁涛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 〔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气虚型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猬皮香虫汤 董建华经验方 久痛入络,寒热错杂。 化瘀通络,寒热并调。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炙刺猬皮5克,炒九香虫5克,炒五灵脂10克,金铃子10克,延胡索5克,砂仁3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生蒲黄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zq/12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时珍国药趣谈中药的命名二
- 下一篇文章: 药店专业销售解决方案保和丸与保济丸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