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又兼肝气郁结,肠鸣泄泻,治宜疏
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由此来看,脾胃可谓是生命之本,也是健康之本。脾的特性恶湿喜燥,恶凉喜温,恶泄喜运,因此健脾就必须用温补脾阳、燥湿行气的方法;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陈皮、扁豆、大枣等,代表方剂有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胃的特性恶燥喜润,恶热喜凉,恶积喜降,故和胃常用消导润燥的方法。常用药物有山楂、麦芽、谷芽、神曲、枳壳、莱菔子、芦根、天花粉、石膏、麦冬、粳米等,代表方剂有保和丸、玉女煎、益胃汤等。如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脏,症见久咳气短,或咯血,痰白而多,食欲不振,便溏,形色憔悴,四肢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脾益肺,用四君子汤加麦冬、五味子、怀山药、扁豆等,收效甚佳。这种“培土生金”疗法,对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都可酌情应用。如脾胃气虚,营血生化不足,导致心血亏虚,症见食少倦怠,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惊悸,少寐,健忘,或妇女月经不调,舌质淡,脉细数无力。治宜补脾养血,辅以安神,方取归脾汤之类,多能满意。这种治疗方法,对贫血、神经衰弱、某些器质性心脏病,都可酌情选用。如脾胃虚弱,又兼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调,乘虚损伤脾胃。如肝脾不调者,症见脘腹胀痛,两胁满闷,善太息,肠鸣泄泻,食少头晕,舌苔淡黄,脉虚弦。治宜疏肝健脾,方取逍遥散或痛泻要方之类;如肝胃不和者,症见胸胁胀满,胃脘作痛,嗳气吞酸,呕恶,苔薄黄,脉弦。治宜疏肝和胃,方取柴平煎或左金丸之类。这种疗法,在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肠炎中酌情使用,多可取效。如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形成肾水泛滥,症见下肢、面目浮肿,腰痛肢软,小便清利,大便溏薄,腹胀满,舌苔白腻,脉细微或沉迟。治宜温阳健脾,化湿行水,方取实脾饮,脾肾同治,功效颇彰。这种疗法,常用于慢性肾炎,心脏病水肿,属于脾肾两虚者,疗效甚为满意。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肠胃道疾病问题,可免费咨询张老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xw/17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白萝卜生吃熟吃差异大一补一消别弄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