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9月8
中医辨证出汗异常 有的人白天稍微动弹一下就全身冒汗;有的人常是半夜醒来发觉汗湿睡衣;有的人就是呆在空调房内仍流汗不止。中医认为,这些都是人体阴阳调节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夏季天气热,出汗多,这是人体在体温中枢自动调节下散发多余热量的正常现象。然而,有的人白天稍微动弹一下就全身冒汗;有的人常是半夜醒来发觉汗湿睡衣;有的人就是呆在空调房内仍流汗不止。中医认为,这些都是人体阴阳调节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1、自汗多为气虚阳虚 临床表现为白天常自汗出,动辄尤甚,易感冒,伴头晕、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多为气虚引起。 治疗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正气虚弱,难以卫护体表,汗液就容易自行外泄。出汗多,消耗津液,抵抗力下降,易着凉感冒,治宜补脾益气固表。 2、盗汗多为阴虚火旺 临床表现为夜间汗出,醒后即止。有人即使开着空调睡觉,也是汗水淋漓,湿透睡衣,伴有浑身燥热、面部烘热发红、手心脚心发热、口干咽痛、尿少且黄等症状。这皆是由于阴虚火旺所致。 治疗 中医认为,盗汗多因阴虚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 3、特殊汗出 临床还见有一些特殊的汗出现象,须详加辨别。 (1)头汗 汗出只在头部,多见于阳明热证和湿热证,内热退则汗自止;大病后或老人气喘等往往头部多汗,属于虚证;小儿睡时常常头部出汗,俗称“蒸笼头”,无其他症状,不属病象。 (2)胸窝部多汗 胸部多汗,称为“心汗”,多为心气衰弱,可用生脉散加减。 (3)手脚多汗 多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脾胃虚弱,津液不足,并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虚热症,可用增液汤加减;若是酗酒、喜吃辛辣肥甘食物而导致的脾胃湿热实证,伴有口臭口苦、便秘、尿黄浊、舌苔厚腻等症状,可用三仁汤加黄芩、莱菔子、淡竹叶等。 (4)偏汗 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若属营卫不调,气血不和,宜益气养营,用十全大补汤加减。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应及早防治。 平素阳虚、卫气不足者,常畏寒肢冷而出汗。因突受惊吓时也会出冷汗。 (5)战汗 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在正邪抗争过程中,全身战栗后汗出。如汗出热退,脉静身凉,说明邪去正安,元气恢复。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气虚弱不胜邪,病情危重。 (6)绝汗 多见于病情危重的心衰病人,虚汗淋漓不止,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微弱,时有时无,是阳气将绝之象,应积极救治。 指导医师:李海波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能够汇通中西,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对疑难杂症的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采用火针加中药活血化瘀、消栓通络等方法治疗静脉曲张疗效显著;他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痛风、子宫脱垂、褥疮、溃疡等深受患者好评。曾先后多次获得沈阳市科技进步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sy/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冬令进补小常识,你了解透了吗
- 下一篇文章: 丛丽教授诊治小儿胃强脾弱型腹泻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