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医生朋友蒋大夫。

家长们天天发愁孩子积食,多数都以为只有吃不下、吃得少才叫积食,其实有一种类型80%家长都忽视了。这类孩子反而很能吃,但是家长可以观察,通常他们却很瘦、不长个,这往往已经是积在脾了。

脾的功能受损,运化功能下降,身体就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就想通过不停地吃来补充,但同时又运化不了,就会出现吃得多但不吸收,不长的情况,这就是中医里的胃强脾弱。

“胃强”就是说负责受纳的胃功能过于亢进,胃火旺,一直需要吃东西来填充,但是又因为“脾弱”无法运化吸收,就会导致积食,然后又拖累脾的运化,从而就导致了“脾积”。

胃强脾弱往往是疳积的初期表现,如果家长忽视了,或者不重视,长期发展下去,导致疳积。一旦发展成疳积,孩子的体质就会严重变差,变得非常瘦小,容易反复生病,生长发育会严重落后。

胃强脾弱的孩子,有哪些表现呢?

饿的快,胃口大,吃得多,但是不长个不长肉

舌苔厚舌质红,有口气

肚子大但四肢瘦

容易出汗,晚上盗汗严重

大便干或者前干后稀

睡觉不安稳、翻来覆去,容易被子、趴睡

容易出现口腔溃疡等上火问题

对于胃强脾弱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调理方法主要就2步,除了控制食量、消积以外,根本原因是脾虚,所以健脾强运也不能落下。

首先消积清热,疏通中焦

家长平时就要注意观察,即便孩子挺能吃,但如果发现舌苔厚了,有口气,或者是大便、睡眠不正常了,就得警惕是不是积食了。如果积食,就得尽快消积,把这个苗头直接扼杀掉。避免积食时间长了,再郁而化热,让胃火越来越旺,就会进一步加重孩子的症状了。

对于轻症、发现得早的孩子,家长可以给孩子用食疗调理,选择五指毛桃茯苓汤:

五指毛桃,土茯苓,芦根,鸡内金,猪瘦肉,煲汤。(具体用量结合孩子情况加减)

可以让孩子喝三天停四天,喝的期间尽量保持饮食清淡,期间可以吃点豆腐、西红柿、绿豆芽、冬瓜等清热生津的食物。

也可以用三星汤,给孩子消积:

三星汤:谷芽10g,麦芽10g,山楂5g煮水喝。

积食有便秘的,加莱菔子10g;积食有湿又体质虚寒,加茯苓10g,陈皮3g。

除了食疗,推拿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对于7岁以下年龄小的孩子,坚持做,会有很好的改善。

清胃经

家长握住孩子的左手,用拇指沿孩子拇指侧外侧缘,腕横纹至拇指第二关节横纹推,由指根向指尖方向推动~次。

揉四缝

孩子积食的时候,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指尖关节的横纹处这个部位会有明显的凸起,摸起来像个骨头,可以多给孩子揉一下。

揉涌泉穴

用拇指从孩子脚掌心凹陷处往脚趾方向推,每次推次左右。

第二步就是补脾促吸收

孩子舌苔好了,消化好了,中焦疏通了,就可以安排健脾补脾了,这时候家长可以多用比如太子参、五指毛桃、白术、茯苓、芡实等有益脾胃的食材给孩子煲汤、煮粥。

具体的可以用怀山药、莲子肉、茯苓、薏米、芡实、焦三仙各、炒鸡内金,每天1副,熬水代茶饮。一般喝1~2周。(具体用量结合孩子情况加减)

这个方子在消积的同时,增加了补脾的作用,攻补兼施,这样才不能更好得不进去,不至于导致孩子虚不受补。

另外像四神汤(山药,莲子,茨实,茯苓)、小儿四君子汤(太子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平时都可以给孩子安排食疗,起到一个调养的作用。

除了用到食疗、推拿等方法,对于症状严重的孩子,一定是要系统调理的,必要时候得用健脾贴、膏方等方法。根据我临床近20年的经验,只要对症,多数孩子一般1周左右,睡眠、排便、舌苔等问题就能看到改善。

我之前接诊过一个5岁的孩子,平时胃口一直不错,爱吃,但又容易积食,妈妈就给他常备消食片,积食了就吃点消食片就缓解了,家长也没当回事。开始的时候还是挺有效果的,后期就不行了。

最近大半年,孩子明显瘦了很多,身高也没长,脸色发黄。现在再吃消食片已经不好用了,孩子反而经常发烧、咳嗽,便秘严重。

他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胃强脾弱,前期家长没在意,时间长了脾受损越来越严重,各种症状就出现了。这时候就得消补兼施,清热消积的同时要调理脾胃。

给他配了消积健脾的膏方,每天一勺冲水喝,同时要求家长严控制孩子的饮食,不要再盲目吃消食片了,平时多运动,早睡觉。

吃了3天,妈妈反馈孩子舌苔就不那么厚了,口气也没了,积食基本就消了。后续又坚持了1个月,配合我推荐的食疗方,孩子便秘问题也解决了,不咳嗽了。

这期间妈妈在饮食、运动、睡眠方面都监督的不错,孩子也很配合。现在孩子胃火清了,脾胃好了,吃进去的东西都能正常吸收,身高也长了,妈妈也很惊喜,决定后续继续给孩子用中医的方法追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sy/20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