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卫生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自神农尝百草以来,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深厚的经验,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别名

菖蒲、水菖蒲、白菖蒲、蒲剑、臭蒲、泥菖蒲、大菖蒲等,这些别名都指向同一种植物。

植物形态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相对较高大,根茎粗壮,直径大约在~5厘米之间。外皮颜色为棕褐色或黄白色,并散发出浓烈的香气。叶子呈剑形,以二列式的方式排列,基部相互包围,长度可达50~50厘米,宽度为6~5毫米,中脉清晰可见。花茎高度为6~30厘米,佛焰苞叶状;肉穗花序的长度为4~9厘米,直径为6~2毫米。花期集中在6~7月,果期则为8月。

产地分布

这种植物主要生长在沼泽、溪旁以及水稻田边等湿地环境中。其产地广泛,包括湖北、湖南、黑龙江、河北、山西等地。

采收加工

栽种两年后即可进行采收。采收工作可以在全年进行,但以8~9月采挖的质量为佳。挖取根茎后,需洗净泥沙,去除须根,并晒干以备后用。

药材性状

藏菖蒲的药材形态为扁圆柱形,略带弯曲,长度可达4~20厘米,直径为8~2厘米。其表面颜色为灰棕色至棕褐色,节明显,节间长度为5~5厘米。药材上可见纵皱纹和密集的圆点状根痕,叶痕呈斜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质地坚硬,断面呈淡棕色,内皮层环明显,并可见众多棕色油细胞小点。气味浓烈而特异,味道辛辣。

性味归经

藏菖蒲在性味上属于温性,味道苦涩且带有辛辣味。在归经上主要归入心经、肝经和胃经。

功效与作用

藏菖蒲主要用于温胃、消炎止痛等方面,属于消食药范畴。其温胃作用显著,对于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等问题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它还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白喉、炭疽等疾病。此外,藏菖蒲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治疗其他病症。

临床应用

在临床上,藏菖蒲的用量通常控制在3~6克之间,以水煎服的方式给药。它常被用于补胃阳、治疗消化不良和食物积滞等病症。同时,藏菖蒲还可以与其他药物如全蝎、白附子等配伍使用制成蜜丸或散剂服用以治疗癫痫和痰热惊厥等病症。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藏菖蒲具有安神镇静、抗惊厥和降温等多种作用以及解平滑肌痉挛等药理作用使得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广泛。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藏菖蒲具有降低体温、加强巴比妥类催眠作用以及一定抗惊厥作用;同时它还能调节心血管功能、平喘镇咳祛痰以及抗菌等多种功效。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藏菖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价值。

化学成分

藏菖蒲的根茎中富含挥发油成分其中包含α-细辛醚、β-细辛醚等多种物质;此外还含有维生素、棕榈酸等成分使得其在药理上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机制。同时全草其他部位也含有挥发油成分进一步证明了其作为中药材的广泛使用价值。

使用禁忌

虽然藏菖蒲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但在使用时仍需注意阴虚阳亢者以及汗多精滑者应谨慎服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影响药效发挥;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需遵循医嘱和药物配伍原则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和调理身体状况。治疗慢性胃炎和食欲不振,可以采用水菖蒲、蒲公英各9克,配合陈皮、草蔻各6克,煎水服用。(《内蒙古中草药》)对于胃痛症状,可以尝试用鲜水菖蒲根茎6~9克煎水,加入适量白糖后服用,此法源于江西《草药手册》。若出现腹胀和消化不良,推荐使用水菖蒲、莱菔子(炒)、神曲各9克,再加上香附2克,一同煎水服用。此法收录在《山东中草药手册》。针对慢性气管炎,可采用水菖蒲根茎粉装入胶囊的方式进行治疗,每粒含3克,每次服用2粒,每日2~3次,连续服用0天为一个疗程。(《浙江药用植物志》)对于水肿症状,建议使用鲜水菖蒲根茎6~9克与黄豆60克一同水煮后服用,此法同样来自江西《草药手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sy/2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