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中药的配伍禁忌问题
场景: 大夫:处方当中有生晒参,服药时尽量不要吃萝卜、喝茶了…… 患者:那人参茶是怎么回事? 在临床处方时,大夫偶尔会叮嘱一些服药时的禁忌,如服用带有人参的处方时,不宜吃萝卜、喝茶等,其实这恰恰反映出中医药学中的药物配伍理论。 从中草药的发展来看,在医药萌芽时期,治疗疾病一般都是采用单味药的,这些后来就形成了“单方”,如用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用马齿苋治疗痢疾、苦楝子根皮驱除蛔虫、仙鹤草芽驱除绦虫、筋骨草治疗咽喉肿痛等应用。 后来由于药物的发现日益增多,对疾病的认识也逐渐深化,因此对于病情较重或者比较复杂的病症,用药也由简到繁,出现了多种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在由单味药发展到多种药配合应用,以及进一步将药物组成方剂的漫长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了丰富的配伍经验,了解到药物在配伍应用以后可以对较复杂的病症予以全面照顾,同时又能获得安全而更高的疗效。因此,就出现了药物的配伍应用。 在配伍应用的实践中,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有些药物因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但是也有些药物却可能互相对抗而抵消、削弱原有的功效;有些药物因为相互配用而减轻或消除了毒性或副作用,但是也有些药物反而因为相互作用而使作用减弱或发生不利人体的作用等等。对于这些情况,古人曾将它总结归纳为七种情况,叫做药性“七情”,内容如下: (一)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疾病。例如用一味马齿苋治疗痢疾;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治疗虚脱等。 (二)相须:就是功用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药物的疗效,如石膏、知母都能清热泻火,配合应用作用更强;大黄、芒硝都能泻下通便,配用后作用更为明显等。 (三)相使:就是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配合其它药物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脾虚水肿,用黄耆配合茯苓,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生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促使胃火牙痛更快地消除等。 (四)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 (五)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防风能解砒霜毒、绿豆能减轻巴豆毒性等。 (六)相恶:就是两种药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药效。如人参能大补元气,配合莱菔子同用,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能等。 (七)相反: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可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比如古人总结的“十八反”。 以上药性“七情”,除了单行以外,都是说明药物配伍需要加以注意的。相须、相使,是临床用药尽可能加以考虑的,以便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一般用药“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相畏、相杀,是临床使用毒性药物或具有副作用药物时要加以注意的,“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相恶、相反,是临床用药必须注意禁忌的配伍情况,所以“勿用相恶、相反者”。 场景中,服用有人参的中药处方时,避免吃萝卜和喝茶,则是在“相恶”理论指导下的服药宜忌,吃萝卜和喝茶会导致人参药力的减弱,所以还是避免为好。至于人参茶中并不含有绿茶或者红茶,而是按绿茶制作方法,将人参新鲜叶子做成茶叶,适合中老年人饮用,用于体虚所致的身倦乏力、食欲不振等。 国医堂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sy/11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常用药物之莱菔子解枸杞子地骨皮解
- 下一篇文章: 大成课堂夏季放牧要严防瘤胃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