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莱菔素抗癌机制
袁其朋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才办公室主任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袁其朋,博士、北京化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北京市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后、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与分离、合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ChemicalSocietyReview》、《MetabolicEngineering》及《BiotechnologyandBioengineering》等期刊发表SCI论文余篇,引用余次,H-index34。担任《Bioprocess》、《食品科学》、《生物工程学报》、《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等刊物编委。为《MetabolicEngineering》、《BiotechnologyandBioengineering》、《JournalofAgricultureandFoodChemistry》、《FoodChemistry》、《JournalofMembrane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 报告题目莱菔素抗癌机制和制剂研究 摘要十字花科植物如莱菔子已在中药史上有很长的用药记载,它可以作为抗癌和抗炎功效的药物。莱菔素(sulforaphene,SFE)是提取自莱菔子的天然异硫氰酸酯成分,SFE的存在与莱菔子具有抗癌活性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主要围绕SFE的抗癌机制。我们发现了SFE在体外能通过对胃癌细胞凋亡的促进以及细胞周期S期的抑制,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且通过RNA-seq进行基因筛选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了莱菔硫烷的靶基因GPR,以及莱菔硫烷通过靶基因GPR实现对胃癌Wnt-β-catenin通路的抑制作用。SFE的动物实验也表明了莱菔硫烷在小鼠体内的抗胃癌能力。说明莱菔硫烷具有良好的抗胃癌作用,在未来针对癌症的基因疗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但SFE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降解,因为它会与水分子中的羟基生成二聚体,所以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莱菔素(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sulforaphene,HP-β-CD/SFE)包合物的剂型来解决这个问题。HP-β-CD独特的空腔结构为SFE提供了屏障,提高了SFE的稳定性,我们对这种制剂的包合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方法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利用多种癌细胞进行体外活性实验发现HP-β-CD/SFE的抗癌活性具有广谱性和浓度依赖性。动物实验也表明了HP-β-CD/SFE在小鼠体内具有较低的急性毒性和较高的抗癌活性。 编辑:袁艺;责任编辑:张睿梅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基础理论,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研发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食品,推动食品科学研究的进步,带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地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华美食品学会(CAFS)共同于年8月2-3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第十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 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出席本次食品年会,共聚人脉、共享资源、共谋发展!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jl/3496.html
- 上一篇文章: 民俗与养生系列水土不服吃豆腐这事靠
- 下一篇文章: 来福来福,我们常吃的一种蔬菜竟叫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