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辨证论治小儿咳嗽好处多
俗语讲像“小儿科”一样简单,就是说:“小儿科”简单。实际不然,古语云医看病:“宁看十男子,不看一妇人;宁看十妇人,不看一小儿”说明看小儿科的疾病较其他科疾病要难看,所以称为“哑科”因为小儿患病后很难讲明白自己的病情医生难以判断。 中医认为小儿: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未实乃“稚阴稚阳之体,易受外邪伤害,②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看称之为“纯阴纯阳之体,阳长有余。在病理上:①易感受外邪六淫之邪,寄生虫病,传染病,②易饥易饱,易被乳食所伤。③先天因素、遗传,④看护不当、溺爱、或责骂,⑤意外伤害。发病上:①发病容易,病情变化迅速。②脏腑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咳嗽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由于病邪犯体而出现的一种证候;如外感风寒或风热;内热或形体虚弱;都可引起咳嗽,所以咳嗽必然是肺系的疾病,但可以和其他脏腑相关。结合上述小儿特点,中医多认为小儿咳嗽为雅阴雅阳之体腠理不密,易受外邪,首先犯肺,而出现咳嗽,尤其在冬春气候多变的季节最易发生。小儿脾常不足,不知饥饱,饮食易伤脾胃,会生湿生痰致使肺气失宣而咳嗽。小儿形体虚弱,久咳后必伤津液,致肺肾阴虚,而久咳不愈。 小儿咳嗽,治疗基本原则,不外乎“风则散之”,“盛则下之”,久则补之。感受风寒或风热者,应用疏通腠理,宣通肺气,使风寒、风热之邪从表而解,即“风则散之”。小儿脾常不足,最易积食而生内热、痰湿、大便秘结,致表里同病,可表里同治,通腑而清热,谓“盛则下之”。若久咳不至,必伤阴津,故需养阴益肺,谓“久则补之”。名中医馆王保林教授临床辨证论治小儿咳嗽常见有以下几个证型: 一、风寒咳嗽:咳嗽,发热,畏寒,头痛,有汗或无汗,鼻塞流涕,咳痰白色,治宜疏散风寒,宣肺止咳。蜜麻黄、杏仁、桔梗、荆芥、僵蚕、川贝母、前胡、炒麦芽、甘草等来治疗。 二、风热咳嗽:咳嗽,发热,咽痛,咳吐黄痰。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可以选用蜜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黄芩、川贝母、姜半夏、芦根、连翘、炒山楂等来治疗。 三、积食咳嗽:咳嗽,咳则作呕,痰多,口臭,大便秘结,治宜解表合里,宣肺止咳,可以选用蜜麻黄、杏仁、姜半夏、川贝母、黄芩、苏子、莱菔子、炒麦芽、炒山楂、槟榔、瓜蒌仁、甘草等来治疗。 四、肺虚久咳:经常咳嗽,痰稀青,不耐风寒,易“感冒”。治宜养阴清肺,润肺止咳。可以选用款冬花北沙参麦冬知母茯苓川贝母地骨皮甘草石斛百合等来治疗。 五、脾虚久咳:久咳,痰多,食欲差,脘腹满胀,面黄肌瘦,大便稀溏。治宜健脾益肺,止咳化痰。可以选用太子参炒白术茯苓姜半夏陈皮紫菀款冬花百合芦根桑白皮炒麦芽炙甘草等来治疗。 名中医馆王保林教授认为小儿咳嗽虽然易发,但只要辨证治疗得法,治疗及时,会很快好转;另外更需家长看护好小儿免受外邪,饮食定时定量,上述介绍的使用方仅供参考,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王保林简介王保林 省名中医,主编论著两部,曾获市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多篇相关论文。专业特长: 内科:感冒、支气管炎、肠炎、胆囊炎胆石症、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甲亢、风湿病、肾炎、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阳痿、早泄、失眠。 妇科:月经失调、卵巢功能早衰、妇科炎症、乳腺疾病、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 小儿科:感冒、发热、咳嗽、厌食、腹泻、发育不良等疾病。 其他:痔疮、黄褐斑、脱发、荨麻疹、湿疹、中医养颜养生。 坐诊时间: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全天。 宝安名中医馆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jl/3215.html
- 上一篇文章: 吃中药时绝对不能吃萝卜,到底对不对
- 下一篇文章: 考中医执业医师,保证80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