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直播安排(注意:原定本周四的中药一课程调整至下周):

1

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2

性味归经

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3

性能特点

本品甘涩质黏,苦寒清泄,入肺、肝、胃经。善收敛止血,兼益肺胃,治体内外出血,最宜肺胃损伤之咳血、吐血,以及肺痈咳吐脓血。善消肿生肌,治痈疽疮疡,初起未脓服之可消,溃久不敛敷之可愈;治烫伤、皮肤皲裂、肛裂,外用能促进创口愈合。

4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5

主治病症

(1)咳血,衄血,吐血,外伤出血。

(2)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3)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6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研末,每次3~6g。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

7

使用注意

本品质黏性涩,故外感咳血、肺痈初起者慎服。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8

配伍

白及配三七:白及微寒黏涩,功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性温,功善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且不伤正。两药相合,行止并施,止血力增强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

白及配海螵蛸:白及微寒黏涩,功能收敛止血、生肌;海螵蛸微温燥涩,功能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敛疮。两药相合,功能收敛止血、生肌敛疮,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9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饮片

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灰白色或黄白色。切面类白色,角质样,半透明,维管束小点状,散生。质脆。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10

产地

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湖北等地。

11

相关名

白及、白芨、白根、白给、紫兰、连及草、羊角七、雪如来

12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13

视频解读

14

小故事

古时有一名会稽将官,为保皇帝从关外回京而身负重伤。皇帝感动,必须要将其治好,太医们将腿肢折及外伤均治好了,而肺穿破医不好。

皇帝征召能士医治。有一个农民拿一把像菱角肉似的根和草献上。把药烘干磨末,一半冲服,一半外敷。用药后果然奇效,肺伤愈合而吐血停止,皇帝大喜。

而农民不要钱财,只求皇帝赐一药名,且编入药书,公布天下为更多的人服务。皇帝连连点头道:“好!好!这药还没有名字?”并问:“你叫什么名字?”农民回答说:“我姓白,名及。”皇帝笑笑说:“这药就叫白及吧”。

练一练

A型

两药相合,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宜用

A.艾叶配阿胶

B.白及配海螵蛸

C.地榆配槐角

D.白及配三七

E.蒲黄配五灵脂

答案向上滑动查看

D

温故知新

A型

将附子炮制加工为“黑顺片”时,所用的辅料是

A.草酸

B.醋

C.胆巴

D.豆腐

E.麦麸

答案向上滑动查看

E

知识点:每天学一味中药——附子

明日学习内容为:

特征:羽状深裂,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气清香,味苦

都来猜猜它是什么?留言告诉我答案

往期精彩回顾

每天学一味中药——地榆

每天学一味中药——三七

每天学一味中药——大小蓟

每天学一味中药——贯众

每天学一味中药——使君子

每天学一味中药——槟榔

每天学一味中药——鸡内金

每天学一味中药——莱菔子

每天学一味中药——神曲

每天学一味中药——山楂

每天学一味中药——佛手

每天学一味中药——乌药

每天学一味中药——化橘红

每天学一味中药——枳实

每天学一味中药——陈皮

每天学一味中药——木香

每天学一味中药——沉香

每天学一味中药——香附

每天学一味中药——高良姜

每天学一味中药——花椒

每天学一味中药——干姜

每天学一味中药——小茴香

每天学一味中药——丁香

常用中药鉴定及彩图1

常用中药鉴定及彩图2

常用中药鉴定及彩图3

长按







































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jl/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