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的解析做人当如一碗牛肉面
近来嘴馋,性情堕落,断断续续好多天都吃了兰州拉面,然一时好奇在不是味道,而是汤里的搭配,兰州拉面里面经典配角:白萝卜。 本人山西人,是吃面食长大,因为贪吃,各地的面食也略有涉猎,山西刀削,陕西油泼面,河南烩面、湖北热干面,四川担担面,北京炸酱面,新疆拉面,兰州拉面等等,吃来吃去还是觉得汤汤水水的清汤手擀面好吃。但是从养生角度来说,不得不说兰州拉面的搭配最为科学。 兰州拉面源于河南的地方小吃牛肉面,在清代配方被带到兰州改良,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配方:“一清二白,三红四绿”。搜了一下这种拉面的发明人“陈维精”,这个陈维精以前家族是开饭馆的,从他这代开始不再开饭馆了,时代皆为读书人。陈维精在北京国子监上学的时候读了很多膳食疗养的书,擅长研究用天然植物调味做成的菜系美食。当时国子监有个兰州的同学家里比较穷,陈维精对他多有周济,包括教他做祖传的牛肉面。后来兰州的同学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小面馆,逐渐成了兰州特色。 牛肉面的重点即是面里牛肉也是面里的清汤,汤用牛肉或加点羊肉提前熬制,按照中医养生来说,牛羊肉大热,经常吃牛羊肉身体里面燥热烦闷,还会不易消化,故而西北草原上的民族家家户户都有茶砖,这种茶砖一般以湖南黑茶、湖北青砖为主,而这种出口少数民族的茶基本都是大叶粗梗为原料,陈化发酵工艺,帮助肉食消化,补充西北高寒地区的维生素缺乏。 而中原汉民,自从宋代以后就逐渐脱掉了尚武的精神,过度追求政治稳定,也就意味着削弱了民众“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体质基因,至少我们现在的身体基础,有条件大酒大肉,但是根本没福气一辈子大酒大肉,身体弱化了,脾胃也不如以前了。 牛肉面就延续了这种思路,用牛羊肉作为底料,在材料搭配中,考虑到民众消化系统减弱又懒得喝茶的基础,加了白萝卜作为辅助。 这种白萝卜不是随便想想就加上的,《本草纲目》里面记载:白萝卜在中药里面叫菜菔,白萝卜子叫菜菔子,是一味重要的治疗胃病的药材。 即萝卜子。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二经。微炒,研细。下气定喘,消食除膨,祛痰,消肿毒。(新补)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说:“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昔胡僧入中国,见人食面。惊曰:吃这个不得病嘛?说完又见食莱菔,乃曰:还好有这个。 又《洞微志》记载一个奇怪的故事:说有人得了一个发狂的病,经常梦见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引他去宫殿中,这梦里的姑娘还唱歌,唱“喜洋洋,喜洋洋,白萝卜毁我屋……”,一个道士知道这事后说:这人是犯了大麦毒也。红衣女,是心神也。小姑娘是脾神也。莱菔制面毒,遂以药及莱菔子治之,果愈。嗣是用莱菔子治面积,颇著神异。 我看这个公案之后觉得那个胡僧可能是觉得家乡的面食不能大量单独吃,胡僧是宋朝之前的历史称呼,说明这个故事发生在汉唐年间,汉唐来的胡僧恰恰是沿着丝绸之路来得,符合西亚地区食小麦的特征。西亚地区主要以高原高寒为主,非常适合这种高热量食物。 另一个白萝卜治发狂病,其原因可能是治的“痰迷心窍”,《范进中举》里面就有个情节,主人公范进知道自己中举后发疯了,就是痰迷心窍的症状,痰证因为吃肉会累积到身体,因为经常郁闷,气郁也会产生顽痰。 菜菔(白萝卜)功效类似菜菔子,白萝卜生吃生气,熟吃下气。故而白萝卜在化解牛羊肉燥热的气性来说很重要。 同时中国的小麦和大麦都源自亚洲西部的高寒地区,为外来主食,“麦”在甲骨文中也是“来”的意思。小麦秋冬季节播种,冬天吸收封藏在地下的阳气为营养,第二年春天长苗,见风则长,夏季收割。 小麦为阳性食物,小麦苗在国外据传榨汁能治疗癌症;小麦芽(生麦芽)可以催乳消食,也能疏肝解郁;面食性温,富含丰富的淡白和碳水。 大麦有青稞之类,热性比小麦还大,但是对于西北高寒地区的人们来说这种高热量的食物是最佳选择。兰州拉面也有一部分是用大麦高筋面粉制作。所以对于面食族来说,白萝卜也是最好的搭配。 纵观中国的所有面食搭配,可能也会有一些花椒大料之类帮忙协助消化,但是相对来说,兰州拉面这种搭配白萝卜算是非常科学了。 做人要像一碗牛肉面,有进补也有清泻,进退有度,收放自如,清清爽爽里面藏有大乾坤。(来源:清心素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jl/18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如何暗度陈仓治疗疾病,专家为你讲
- 下一篇文章: 气顺百病消,一味中药搭配煮水,上通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