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咳嗽诊治经验

作者/陈潮祖

俗语有云:“咳嗽,咳嗽,医家的对头。”足见咳嗽一症,看似寻常,治疗却颇为棘手。

今世之医,治咳多用“止嗽散”,或毕集款冬花、紫菀、马兜铃、矮茶风、枇杷叶等止嗽药于一方,进行饱和轰炸,强权镇压,结果逼而生变,往往适得其反,不仅咳反加剧,而且生出胸闷气紧、声嘶咽痛、身重腹胀,甚至咳血水肿等变证来。

吾师痛斥其非,认为这是中医理论失于发扬之大不幸。

他指出:治咳之真诀,只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求之便可获得。《内经》论咳嗽之总纲,《伤寒论》论外感之咳,《金匮要略》论内伤之咳,述症种种,归于治要,只在“气”、“津”二字上下工夫。他把咳嗽分为新咳、久咳、积年老咳三类论治,既简明扼要,又行之有效。

新咳:

多为外感六淫所致,诊断时务必辨明感邪性质,但无论感受何种邪气,其基本病机均为肺气郁闭。所以,治疗时只要祛邪开郁,畅通其邪路,宣通其肺气,自能不治咳而咳自止,不止嗽而嗽自宁。若强为抑敛,肺失宣通,邪无出路,必生变端。凡外感初起,大多都不同程度地兼有风寒之邪,故吾师凡治外感初期咳嗽,用辛凉之剂亦每兼三拗,以宣通肺气。

久咳:

特指外感愈而嗽不止,历时逾月者。多为早服、过服凉遏或滋补之剂,致令肺气郁闭,水津不布,五经不行,久而郁于膜腠,肺失清虚使然。其基本病机为气滞津郁。治疗时唯调气行津是务,畅已郁之气,行已滞之津才是正法。只有气津流行,膜腠和柔和利,肺的宣降之机才能恢复正常,咳嗽才能根除。吾师治此,多以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获效。亦有火郁、湿郁、津伤者,又当针对不同病因、病性、病机而调治之。

积年老嗽: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不独肺也。此类咳嗽,或为久病大病之后,脏腑受伤,波及于肺而致;或为久咳不已,津凝膜腠,气隧挛急而发。久咳所致者,治宗久咳法。脾虚生痰而咳者,六君子汤治之;肝郁气滞而咳者,小柴胡汤治之;心阴亏损,心火灼金而咳者,天王补心丹治之;肾阳虚衰,寒水不化,上射肺金而咳者,真武汤治之……总之,能辨脏腑寒热虚实治之,则久咳可愈,老嗽可除。

表闭咳嗽案

方某,女,19岁。年4月2日,以咳嗽4天前来吾师处就诊。

自述:4天前感冒发烧,咽痛咳嗽,自服抗病毒冲剂、蛇胆川贝液、青霉素片、喉炎丸等药退烧,但咽痛未减,咳反加重。

问诊:咳嗽胸闷,咯痰不爽,口鼻气热;闻诊:语音重浊,咳声不扬;望诊:舌红,苔薄黄而润,咽部充血黯红;切诊:六脉浮紧而数。

诊断:感冒咳嗽。

辨证:表寒里热。

治法:解表清里。

方药:三拗汤化裁。

麻黄10g 杏仁15g 生甘草10g 金银花15g 连翘15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上方水煎服,1日1剂。

服1剂,咽痛减,咳声响亮,咳吐黄稠痰。原方加桔梗10g,续服2剂,痰净咳止,咽痛亦愈。

讨论:

[1]咳声不扬,语音重浊,是感受风寒之邪的特异性症状,具有重要辨证价值。口鼻气热、六脉未静,是前服寒凉,里热郁闭明证。以三拗之辛温发越,开宣表卫,以银、翘、大、板之辛凉清解,消除里热,表卫开则肺气宣通,里热解则肺气清宁,故不止咳而咳自止。

[2]本案属表寒里热之证,单纯清里则愈清表愈闭;单纯温散则愈温散里热愈炽。顾此失彼,非寒温并用,表里两解,难收全功。

阴虚久咳案

侯某,男,44岁。年5月11日,以咳嗽4个月前来吾师处就诊。

自述:4个月前患感冒咳嗽,经中西医治疗,感冒愈后咳嗽不止,遂自服止咳中成药多种,未见效。

问诊:咳嗽多发于夜半或穿衣脱衣之时,咳时气息奔涌,须连咳数声,有泡沫痰少许,咳出时方止;望诊:形色无大异,舌红,苔薄黄乏津;切诊:六脉沉弦。

诊断:咳嗽。

辨证:阴伤肺燥。

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熟地20g 生地黄20g 天冬20g 麦冬20g 浙贝母10g 百合30g 玄参15g 怀山药30g 枇杷叶15g 杏仁15g 生甘草10g

上方水煎服,1日1剂。

服1剂后患者来告:病转增剧,终日咳嗽不止,未及一日,胁肋咳痛。

二诊:舌转水滑,咳声重浊,余无大异。

辨证:寒郁气滞。

治法: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

麻黄15g 桂枝15g 细辛8g 法半夏15g 生姜30g 白芍15g 五味子10g 甘草10g

上方水煎服,1日1剂。

1剂未尽,咳大减。连服3剂,诸症悉愈。

讨论:

[1]本证咳而气涌,咳声连连,舌红苔薄乏津,逼似久咳阴伤肺燥兼余热未尽之证,故初诊致误。阴伤肺燥而兼郁热之证,脉当数,今反沉弦,加之服前方增病,是知真相在脉而不在舌与症。舌、症所见实则气滞津凝,气欲宣而不能,津欲散而不得之征,参考服药反应,以脉为主证,断为肺气失宣,痰饮凝滞,故改投苦辛、苦温之剂而效。

[2]本案提示,凡服看似对证方药而病增者,尤其应当严肃反思,有服药后邪正剧争,机体欲祛邪外出而暂时加重者,此佳兆也;有药不投病而或伤伐无辜,正气衰损,或引邪深入,助其鸱张之势致加重者,此坏兆也。又当详察舌脉,求其真情,以免误人自误!

寒饮喘咳案

王某,男,25岁。年8月13日,以气喘、咳嗽反复发作10年,前来吾师处就诊。

自述:10年前曾患感冒,咳嗽、气喘,服用西药后症状消失。但此后气喘经常复发,从未痊愈。

问诊:大学毕业后到部队工作,每天早晨操练则气喘有声,喘鸣声音特大。饮食、二便均正常;望诊:形体适中,面色略黯,舌质淡胖有齿痕,苔薄白水滑;切诊:六脉沉弦。

诊断:喘咳。

辨证:寒饮气逆。

治法:温肺化饮,降气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麻黄10g 桂枝15g 细辛6g 白芍15g 干姜15g 半夏15g 五味子15g 甘草10g 厚朴15g 杏仁15g 苏子15g 白芥子15g 莱菔子15g

上方水煎服,1日1剂。服药5剂无明显好转。

二诊时,改用小青龙汤合五苓散温阳化饮,宣肺降逆。

麻黄10g 桂枝15g 细辛6g 白芍15g 干姜15g 半夏15g 五味子15g 甘草10g 厚朴15g 白术20g 猪苓20g 茯苓20g 泽泻30g

上方水煎服,1日1剂。服药10剂无明显好转,仍用原方继续服用,服到第15剂时,大便一日二三次,清稀如水,来电话询问是否继续服,询问病人无任何不适,嘱其坚持服药,当服至20剂时,晨练已无任何不适现象,3个月后随访,没有复发。

讨论:

[1]此证最初是因肺受寒邪,不能敷布津液,壅阻于肺,导致肺气宣降失常,所以咳嗽、气喘。予以西药治疗后,虽然症状暂时得到控制,但之后动则气喘,长达十年之久,反映肺气郁闭较重,三焦气化失常,体内痰浊水饮始终得不到有效化解,久而影响脾肾两脏功能。故宜肺脾肾三脏同治,在上有麻、桂、细辛、五味宣肺降逆,中有姜、夏、术、朴温中消痰,下有二苓、泽泻利水渗湿。选用小青龙汤合五苓散是治疗肺失宣降、寒饮内停的最佳方剂。

[2]该病例有两点启示:一、病人要有信心,如果病人服上十剂八剂无效停止服药,即使治疗方案无误亦不能愈疾;二、医生要有信心,一旦诊断准确,要坚持守方,不要改弦更张。如果服上十剂八剂无效改投他方,则前功尽弃。

版权声明:《老中医四十年悬壶手记》,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杨承岐。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陈潮祖:更年期综合征常用方,疗效卓著彭坚教授:三张历代推崇的延年益寿经典方(首乌延寿丹、还少丹、萃仙丸),中医养生不可不知!//////////千万不要错过春天这个水果,它是中医眼中滋肝肾补肝血之王!还能黑发明目!何任大师:应用温经汤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都是精华)丁光迪:羌活胜湿汤治疗“五更泻”没想到,“清骨散”真的就是清骨折后发热的散!丹楂散治疗高脂血症(附高血脂验方四首)上海沈氏女科年家传秘方神奇!用古方治疗虫牙的奇妙经历!古方“三两半”,治腰肌劳损好得快!南师8个方子,治失眠、高血压、肠胃病!推荐阅读98岁国医大师:这是我最后的贡献(经验分享)31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经方大师黄煌—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方仲景三个药对,管窥用药配伍核心思想内经中濒临失传的“发”“传”表里别通(开合枢)论与圆运动有异的导引体证气机论--揭秘中医人体气机理论的千年迷雾杨志一:治湿十三法(值得借鉴学习)高建忠: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运用(全)张立山:谈咳嗽的六经(三阳经、三阴经)辨证——附案例《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论著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推荐阅读:-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jl/1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