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一家还在温饱线上挣扎,那时,我记得家里吃得最多的菜肴是“包白菜煮洋芋”,我和弟弟是小馋猫,吃腻了家常菜以后,便想着方儿的去田间地头寻摸野菜,去感受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挖过的野菜们。

野菜季节分明,四季均有,以春夏尤盛。荠菜是一种越冬野菜,萌于严冬茂于早春。立春后的早春天,气候逐渐温润起来。冰封已久的大地褪去洁白的素衣,在春风中舒展柔软下来的身体。荠菜便在大地温暖的怀抱中顶破土层抽枝散芽,生长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大地仿佛瞬间铺上了一层细细密密绿色.

除了荠菜,里面还藏着毛妮菜灰灰菜面条棵马齿菜野葱野蒜。这时节很少有人还能耐得住诱惑。挎着竹篮手拿小铲,踏着松软的土层去找野菜。握一株在掌心,稍稍用力,肥肥的荠菜就落在手里。掸去根部的细土,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马齿汗

带回家来,母亲搬一把小凳坐在小院里,一棵棵挑出来剪去细根,放在井水中漂洗干净。然后淋上棉油,裹上一层雪白的面粉,上笼屉只需几分钟,便清香四溢。舒展的叶子卷曲起来变得软踏踏的。盛放在雪白的瓷盘中,切上几段雪白的小葱和通透的红辣椒,仿佛整个春天被唤醒。诗经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可见荠菜味道之美。

除了荠菜,大面积出现的还有毛妮菜和马齿菜。毛妮菜,我喜欢这个活泼又可爱的名字。一缕缕细长的叶片挤成一团,就像小妞妞的手掌,柔软光滑。带回家母亲用来做银丝挂面。待雪白的挂面在开水中慢慢变软,撒上一层毛妮菜,煮上一翻捞出锅。雪白的面汤碧绿的野菜,滋味儿好的很。

马齿菜有股酸涩的味道。喜欢的人怎么吃都不错。民间文学里记载,后羿射日时其中一个太阳贪玩,躲在马齿菜下睡着了。免去一劫。为了报答恩情赦马齿菜不死之躯。所以它遇土生根暴晒不死,生命力很顽强。所以除掉它很费力。不如带回家做菜吃,两全其美。

牵牛花

灰灰菜、面条棵有点苦,不宜下锅,需要用热水烫过才好。野牵牛苗呈丝状匍匐在地上,嫩嫩的细茎直接掐下来塞进嘴巴,甜丝丝的淌着白色汁水。米米蒿纹路太粗剌嗓子。扫帚苗叶子小小的像瓜子仁,春分之前割下来,活泼泼闪着绿色光芒。没荠菜时替代它做蒸菜还不错。

黄花苗和苦草味道甘苦,去火明目效果很好。用来做菜吃多数人不大喜欢。据说苦草就是诗经中提到的荼。丈夫沉浸在与人新婚的美酒中,弃妇只能和泪回味苦荼之苦,可这苦荼和自己的痛苦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荼草之苦也可见一斑。

山里的野葡萄

早春是小野菜的天下。清明前后,荠菜早已落了籽,面条菜毛妮菜都老出筋来,柴了硌牙不能吃。野牵牛茎也硬了扯不动。这时候榆钱和槐花更受欢迎。房前屋后,一棵棵老榆树高耸入云。几阵春风吹呀吹,几天功夫,碧绿透明的榆钱一串串鼓起来。晃的人眼晕馋的人流口水。

抱着腰身粗细的树干哧溜溜爬上去蹲在树杈上,一会儿功夫竹筐满满的。拿回家母亲和上半瓢苞谷面蒸窝窝,撒上油盐不需佐料,热气腾腾端出锅来,鸭蛋大小金黄透着亮。拍个蒜瓣蘸点辣椒陈醋,味道好的没话说。待到榆钱慢慢老了化作雨钱一片片飘落,墙角的老槐树也结出青荚来。几天功夫花苞涨的鼓鼓的,一嘟噜一嘟噜粉妆玉砌漂亮的很。风一动花香落到鼻尖上,做了妈的女人们开始准备竹竿和镰刀。一串串撸下来,还没过水就被馋嘴的孩子连叶塞进嘴巴。

野蕨菜

在那个啃个老北京方便面兴奋的过年似的年代,槐花和榆钱确实是孩子们眼巴巴盼望的美味。槐花最好的吃法是上锅蒸。但据母亲的经验和蒸荠菜不同,最好用粗粮,包谷面或粟粟面。粗粗的口感可以淡化槐花的甜味突出它的鲜美。所以新出锅的蒸槐花像裹了一层金黄的油酥,撒上一点红辣椒,卖相特别好。

许多年过去了,榆树槐树在乡下也不多见了。去年母亲竟然在院墙外发现几株小槐树苗,宝贝似的挖出来种在篱笆边,说是要长成留给林林吃。母亲半生操劳为我们,年纪大了爱孩子的心意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浓烈。

和榆钱前后脚出来的另一种人间美味——桐花。《月令》有:清明初候桐始华。清明后,喇叭状粉嘟嘟的花一簇簇爬上枝头。站在河岸上眺望,整个村庄漂浮在粉紫色的云雾中,云蒸霞蔚盛开如锦。

李商隐有诗:桐花万里丹山路。可见它开也烂漫,落也缤纷。年少时不懂这些,但它的美还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候母亲会带我去桐树林采摘新鲜的桐花,还带着露珠的那种。拿回家一部分晒干做药用,冬天剁碎了拌在蛋液里煎成焦黄,据说可以很好的预防冻疮。

它带点淡淡的苦味,喜欢的人少,可我还是很怀念它的味道。多年前每到初冬缠着母亲要煎桐花,真不知道当时是有多馋。新鲜的桐花摘下来勾上面糊糊,放在油锅里出溜一下,焦麻色,外酥里嫩,也是人间美味。想想那时候,母亲是要有多聪明才能应付孩子们永远填不满的馋嘴。

槐树花

小暑后天气慢慢热起来,雨水逐渐增多。爬蔓植物疯了似的四处攀爬。这时候最好的野菜是红薯叶和南瓜头儿。(它俩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野菜,因为不被人重视,也算是“在野”之身难登大雅,我也暂时把它们归为野菜。)田间地头有红薯的地方到处绿油油的。拿把镰刀随便割上一把,回家来掐下嫩头蒸杂粮窝窝,或者切碎了拌上面粉做蒸菜都是很好的野味。

许多人不喜欢它一股草腥味,我却钟爱有加。叶吃了茎更不能扔。抽去青筋切成小段拌上青红椒炒来吃,又腥又辣很过瘾。前几天打电话给妈妈,她听说这里的红薯叶要几块钱一斤,只催我快回去随便给我吃。其实最好的是霜降后,被浓霜打过的红薯叶一夜变黑,连茎也黑瘦下来。摘下来放在塑料袋里,留着冬天下黑菜面。雪白的面条,乌青的菜丝,黑白分明热气腾腾端上来,面条松软,黑菜劲道,带着淡淡的苦涩,别有风味。

芝麻

南瓜头儿是南瓜秧的嫩头。老南瓜秧院角篱笆到处攀爬。掐去嫩头更容易开花坐果。南瓜头儿带须掐下来,开水里一焯,拌上蒜蓉淋上香油。味道棒棒哒。

南瓜雄性花也叫空花,不会结果摘下来挂上蛋糊糊,下油锅一滚。红通通娇艳欲滴。米糊蒿也是夏天最蓬勃的野菜。粗拉拉的草腥味不是一般的种。过去很多人用来烙菜馍,我不喜欢。其实就是野苋菜。现在苋菜一把把摆来卖喜欢的人也不多,更别提野生的了,更没人再愿意去吃。

秋天是收获黑叶菜的好季节。初秋芝麻爬梢了。打芝麻叶不能错过好时机,一捆捆打回家放开水煮透,摊在屋顶晒干。冬天和干豆角南瓜干一起下饭。

《月令》寒露三候草木摇落,气肃而凝露为霜。霜降前一定要收萝卜。一棵棵拔回家,切掉的萝卜樱子锅里煮熟挂在墙头晒干透。和芝麻叶红薯叶干豆角南瓜干梅豆干一起装起来。

等到大雪覆盖大地寸草难觅的季节。通通拿出来,蒸干菜包子,炖干菜豆腐,或大杂烩随你便。过年炖鸡鸭不能再好,透明的浓汤,乌青的黑菜,劲道十足。大雪天围着红通通的炉火看各种风干的野菜在沸腾的浓汤中翻滚,就像自己春夏收藏的光阴,一点点化开在眼前,开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付出的汗水,收获的富足,在整个冬天有了特别的意义。

野葱

香椿

在每年的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香椿树开始伸出嫩嫩的枝芽,这些嫩芽成为我们的美味。特别是在春季谷雨前后,香椿发的嫩芽可做各种菜肴。山上到处可以看见红香椿的身影。随手可以采摘到这些美味的食品。

小贴士:香椿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等功效。

蒲公英(婆婆丁)婆婆丁一般生长在道路两边或大沟周围。挖婆婆丁也得有十足的技能,下刀要深,不然会挖散。想要寻摸个头大的婆婆丁,一定去有干枯树叶的边上,这是经验。常见吃法很多,蘸酱、凉拌、做汤均可。小贴士: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等功效。

马蜂菜

(马齿觅)

马齿觅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如大蒜拌马齿菜、马齿菜炒鸡蛋、马齿菜馅包子、马齿菜粥等。

小贴士: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作用。

芥菜

(地菜)

荠菜是最早的报春菜。它们热闹地长在田野墙头,像把把张开的小绿伞。辛弃疾曾写“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花是四瓣的小白花,不过开花就不好吃了,一定趁它新鲜长出来时吃才最嫩。

小贴士:荠菜具有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等功效。灰灰菜

灰灰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野菜,最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莱就是灰灰菜。这种野菜不计较土地的肥沃与贫瘠,对盐碱成分也没有什么不适,只要任其成长,都会开花结种,顽强的很。灰灰菜是一种有毒性的野菜,但只要用开水焯一下,就成了上好的野味。灰灰菜可以做汤,味道非常鲜美。

小贴士:灰灰菜性味甘平,具有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等功效。

野蒜

野蒜这种蔬菜跟我们吃的葱是有点像的,但它没有葱那么大,营养价值却比我们葱的营养价值要高,对于一些北方的朋友来说,野蒜是经常用来制作野蒜炒鸡蛋或者野蒜作为提味料等。

小贴士:野蒜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对降低血糖有益。

野韭菜

野韭菜是人们都非常喜欢吃的蔬菜,不仅营养而且还有很多食疗效果。野韭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铁锌、膳食纤维、脂肪等营养成份。野韭菜的做法也很多炒,拌,炝,包馅都很美味。

小贴士:具有温中行气、散血解毒、补肾益阳、健胃提神、调整脏腑、理气降逆、暖胃除湿的功效

白蒿

在野菜中,白蒿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听老人讲,白蒿即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更是一种天然药材,它具有养肝、预防肝炎的特性疗效。

小贴士: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

马齿苋

乡下的光阴是缓慢的,像一条水波不兴的河流,慢到你忽略了它的流动。在这里,秋天有等待收割的庄稼,春天有归来的候鸟。还有谷糠一样细碎粗砺的阳光,和那四季的野菜随风招摇。生长在这里的童年就像葱郁的植物,一瓢水,一阵风,活泼泼,肆意随性。就这样一季一季的来去,生生不息。而那一段枕着日月,与泥土亲昵相拥的时光里,这些寻常的山野小菜却像精灵一样闪着温暖的灵光,将童年的贫瘠和苦涩点亮。

故乡还有其它野菜,崖沿子上的萹剥,山里的小蒜等,只不过,对于前几种,我的印象还是更深一点。

过去,家乡人吃野菜是为了度荒,如今,人们吃野菜是为了尝鲜。

哦,我故乡的野菜。

温馨提醒

1、野菜比较脏,买回后先用淘米水泡半小时,烹饪之前一定要先焯水。

2、采摘和购买野菜的时候必须小心,不认识的都不要吃,以免中毒。

3、野菜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来源:

作者:

版权归原作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家在商洛:编辑团队

名誉顾问:

公益顾问:康定望月丁凡周辉商洛碎心石

摄影顾问:刘振兴丁凡张军锋

编辑:商洛碎心石(任永强)远山(巩贝贝)张亚云

小编:孙会莉李璐璐赵茹萍张梦月

主编:商洛碎心石(任永强)

平台策划:商洛碎心石(任永强)

审核:商洛碎心石

家在商洛

传递商洛社会正能量,弘扬志愿者精神公益,展示发掘商洛风土人情,凝聚在外商洛游子,共叙家乡情怀,商洛本地资讯、地域民俗文化美食纪实摄影。有记忆、有情感、有家乡味道。重怀旧,不失时尚,接地气,广知家乡,重视商洛地域文化,综合有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jl/1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