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炎的常用的15种中药功效说明和
治疗胃炎的中药很多,不同类型患者的选择方式和治疗方剂也十分丰富,本书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常用且具有代表性的中药。 药物选择原则1.是药三分毒,虽然中药在毒性方面相比西药要轻微很多,但是大量服用对身体也会造成伤害,因此在服用时要遵从医嘱。 2.选择中药之前要了解不同药物的机制和禁忌,避免误服造成自身疾病加重的药物。 .无法进食的重症胃炎患者,停用中药汤剂治疗。 胃炎常用中药1.半夏 功效:本品善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若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呕恶,当根据病情配伍他药。 本品又善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痰湿中阻之胸脘痞闷,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 2.黄芪 功效:有补肺气、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在胃炎治疗中,主要用其补气之力,来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炎。 .白术 功效: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可以治疗各型胃炎,对于脾胃气虚者更为适宜。要与黄芪配伍,以奏补脾肺之功。 4.人参 功效: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在胃炎治疗中主要是利用其补气的作用,补脾胃之气及全身元气。 5.木香 功效:木香主要功能为行血止痛,温中和胃。并有较强的行气作用,在胃炎的治疗中起到促进胃肠运动,增强胃肠功能的作用。 禁忌:阴虚津液亏虚者忌服。 6.甘草 功效: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在胃炎中应用,主要是取其调和诸药,并起到一定的补脾健体之作用。 7.白芍 功效:白芍有补血、和血敛阴、柔肝缓急、平抑肝阳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眩晕、阴虚血热、失血、经少经闭、月经不调、崩漏、表虚自汗、盗汗、胁痛、经行腹痛、脘腹、手足拘急疼痛,肝郁脾虚、大便泄泻、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耳鸣、烦躁易怒等。 白芍在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并且白芍可缓急止痛,对于急性胃炎的治疗更为有效。 禁忌:虚寒腹痛泄泻者忌服。 8.柴胡 功效:和解少阳,疏肝和胃,升阳举陷。在胃炎的治疗中主要是治疗肝胃不和、肝脾不和之主要药物,常与芍药、当归共用,共奏补肝体、助肝用之效。 9.莱菔子 功效:莱菔子主要功效为调理脾胃,化积行滞。在胃炎的治疗中,主要起到消食导滞,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因为其分布较为广泛,食用方便,广大患者可以放心食用。 10.厚朴 功效:厚朴主要在胃炎治疗中,起到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功能,促进消化的作用。 11.党参 功效:在治疗胃炎中主要类似人参的作用。起到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作用。 12.山药 功效:可作为滋养、强壮、止泻药用,也可治疗食欲不振、疲劳、胃肠虚弱及糖尿病。或可作为胃炎食疗的有效药物。 1.当归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 在胃炎治疗中,主要是和黄芪、人参、党参等补气药物同用以改善脾胃功能,并可与柴胡、白芍等药共同起到调肝养肝的作用。为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炎的有效药物之一。 14.陈皮 功效:陈皮有和胃、降逆止呕、理气、燥湿化痰等功效,可兴奋心脏、扩张冠状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止血、促凝血、抑制平滑肌痉挛、抗胃损伤、抗溃疡、促进消化液分泌、利胆、祛痰、平喘、免疫调节、抗感染等。 在治疗中起到运行诸药作用,使众多补益药物补而不滞,并在缓解胃炎的呕吐、消化不良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15.干姜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退虚热,通心气。在胃炎治疗中主要是治疗脾胃虚寒型及寒邪客胃型常用之药物。 禁忌:阴虚内热及血热妄行者忌用,孕妇慎用。 总结: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疾病的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药物,依照其性味归经进行对症治疗。 (文章内容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任何胃肠道健康问题可加郭老个人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好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最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jl/11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传说胃病丸之莱菔子
- 下一篇文章: 张锡纯用药剂量大小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