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教你用经方辩证小儿咳嗽
证治分类→ 一、风寒袭肺证候—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恶寒无汗,发生头痛,全身酸痛,舌质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辨证----常见于冬春寒冷季节,由风寒之邪袭肺而致,以起病色,咳嗽频作,痰自清稀,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为特征。小儿风寒袭肺,容易转化为热证,若风寒加热者,症见声音嘶哑,恶寒、咽红、口渴;若转风热证,则咳嗽痰黄,口渴咽痛,鼻涕浊涕。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法----华盖散加减。炙麻黄、荆芥、辛温宣肺;炒杏仁、桔梗、甘草、祛风利咽。各一袋儿童按比例减量服用。 咳嗽重者:加紫苑、款冬花、润肺止咳; 痰多者:加法半夏、生姜、祛痰降逆; 恶寒头痛者:加白芷、川芎、祛风止痛; 风寒夹热证:用杏苏散加大青叶、黄岑、清肺热。 用量:以上药物均各一袋儿童按比例减量服用 附:杏苏散、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杏仁、桔梗、积壳、橘皮、甘草、大枣。各一袋儿童按比例减量服用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此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散; 杏仁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润燥止渴,二者为君药;前胡疏风散邪, 降气化痰,既协苏叶轻宣达表,又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积壳, 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滞;花岑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生姜、大枣调合营卫以利解表,滋脾行津以润干燥,是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供兼佐使。 二、风热犯肺证候---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咳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发热,恶风,头痛,微出汗,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散,指纹浮紫。 辨证---由风热犯肺而散,也可由风寒袭肺转化而来,以咳嗽不爽,痰黄黏稠,鼻流浊涕为特征。肺热重者:痰黄黏稠不易咳出,口渴咽痛。风热表证重者: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若风热夹燥:症见干咳频作,无痰辉痰少黄稠难咳,咳剧胁痛,甚则咳痰带血,口干欲饮,舌质红干,舌苔黄,脉细数,指纹紫滞。若风热夹湿:症见咳嗽痰多,胸闷汗出,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散,(濡:沾湿、润泽;停留、迟滞)指纹紫滞。 治法---疏风散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疏散风热;薄荷、连翘、辛凉解表;杏仁、桔梗、宣肺止咳;浙贝母清化痰热;大青叶、牛蒡子清肺利咽;芦根清热生津;甘草调和诸药。 肺热重者:加金银花、黄岑、清宣肺热; 咽喉肿痛者:加射干、土牛膝、蒲公英、利咽消肿; 咳嗽重者:加前胡、枇杷叶、清肺止咳; 痰多者:加瓜蒌皮、天竺黄、化痰止咳; 风热夹燥证:加北沙参、麦冬、百合、润肺止咳; 咳痰带血者:加焦栀子、藕节炭、白茅根、清肺凉血; 风热夹湿证:加法半夏、陈皮、薏苡仁、宣肺燥湿。 用量:以上药物均各一袋儿童按比例减量服用 三、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辘辘,胸闷纳呆,神乏困倦,形体虚肿,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指纹沉滞。 辨证---本证多见于素体脾虚湿盛患儿,由脾虚湿盛,聚生痰液,壅阻气道而致,以咳嗽痰壅,色白而稀,为特征。湿盛者:胸闷纳呆,舌苔白腻;脾虚者:神乏困倦,形体虚胖,纳食呆滞。 治法---燥湿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多麻黄、白前、宣肺止咳;陈皮、茯苓、燥湿化痰,甘草和中。 痰涎壅盛者:加莱菔子、紫苏子、利气化痰; 湿盛者:加苍术、薏苡仁、燥湿健脾; 咳嗽者:加款冬花、紫苑、化痰止咳; 纳呆者:加焦元神曲、焦山楂、醒脾清食。 用量:以上药物均各一袋儿童按比例减量服用 2、肺脾气虚 证候---咳嗽无力,痰白清稀,面色少华,气短懒言,言语低微,自汗畏寒,食少纳呆,平素易感,舌淡嗽,边有齿痕,脉细无力,指纹淡红。 辨证---本证常为久咳或由痰湿蕴肺转化而来,以咳嗽无力,痰白清稀为特征。 偏肺气虚者: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风。 偏脾气虚者:面色少华,痰多清稀,食少纳呆,舌边有齿痕。 治法:补肺益气,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味。 常用:党参,健脾益气;白术、花岑、健脾祛湿;陈皮、法半夏、燥湿化痰;灸百部、灸紫苑、宣肺止咳;甘草、调合诸药。 气虚重者:加黄芪、黄精、益气补虚; 咳重痰多者;加远志、款冬花、化痰止咳; 食少纳呆者:加焦山楂、焦元神曲、开胃助运。 用量:以上药物均各一袋儿童按比例减量服用 本文章摘自,儿科专家王主任。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怎么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zeiz.com/lfzcd/921.html
- 上一篇文章: 脸上长斑长痘,用再好的化妆品也没用,病根
- 下一篇文章: 不同的汗用不同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