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Laifuzi

RAPHANISEMEN

中药速记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sativusL.的干燥成熟种子。

相关名

莱菔、莱菔子、萝卜种、杜萝卜子、萝卜子、炒莱菔子、炒萝卜子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淡、微苦辛。

性味归经

辛、甘,平。归脾、胃、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甘消散,质重而降,平而不偏,药力较强。入脾、胃经,善消食除胀,治食积胀满;入肺经,善降气消痰,治痰壅咳喘。

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主治病证

(1)食积气滞之院腹胀满。

(2)痰涎壅盛之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2g,打碎入煎;或入丸散。消食宜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服。

莱菔子的故事

据传,慈禧有一年做寿,游园看戏又品尝各种寿字图案的佳肴,一时高兴而吃多,病倒了,精力日衰。要太医每日给上等人参煎独参汤进行滋补。开始有效,后来非但不效,反而觉得头胀、胸闷、食欲不佳、爱怒、鼻流血,太医无策,即张榜招贤“凡能医好病者必重赏”。3天后,有位走方郎中(也有资料说是苏州名医曹沧州进京为慈禧治疗),对皇榜细加琢磨,悟出了太后发病机制,便揭下皇榜。郎中从药箱中取出了三钱莱菔子,细研后加面粉用茶水拌,做成粒丸子,用锦帕一包呈上,且美其名日“小罗汉丸子”,嘱咐每日服3次,每次1粒。

  

太后服下1丸止鼻血;2丸下去,除内胀;3丸服下,能吃饭。太后大喜,赐给郎中一个红顶子(是官衔的标志)。当时盛传“三钱莱菔子,换了个红顶子”。

  

光绪短命,4岁登基,在位34年,38岁即夭亡。主要原因是政治失利,滥用补药,不重视养生。康熙与光绪不同,康熙熟谙医理药性,从不乱服补药,认为“服补药大无益”,所以他摄政61年,享年69岁。据《清官秘史》云:光绪患有痰涎壅盛,腹脘胀痛,要太医开补药,太医尊旨,光绪服后日渐加剧。后来,在煎药时下医偷偷在药中加入一把莱菔子,一剂病减,二剂身轻,三剂病愈。说明莱菔子化痰行气消积,有“推墙倒壁之功”。

  

名医张锡纯认为:“无论生或熟,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供养,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从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乎”。但《本草从新》说:“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但“药虽相恶效相成”,如人参配莱菔子同用,参补元气(指人生理活动基本功能),而莱菔子是消胃肠消化不良的胃肠胀气。莱菔子生用性善上行,炒用性下行,捣烂使药性易溶出。

热文推荐

天凉多喝汤,一整年不生病!这3款汤你千万不能错过!

经络不通,吃什么都无法吸收

红糖加一是宝,专治秋冬小毛病!

为什么你上热下寒、大腹便便、妇科不好……原来是它在作怪

经常熬夜的人怎样做能长寿?这套“补救法”拿去不谢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

qq.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zeiz.com/lfzcd/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