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首发!觉得不错也可以分享给其他同学,   小萝卜头:萝卜妈妈的孩子——莱菔子

  头胀大——出生后缺营养——大头婴儿——除胀

  身体消瘦——消食

  说话——说话谈话——化痰

  有气无力——气——降气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主治病证

(1)食积气滞之院腹胀满。

(2)痰涎壅盛之气喘咳嗽。

配伍

莱服子配紫苏子、芥子:莱服子性平,功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紫苏子性温,功能止咳平喘、降气消痰、润肠通便;芥子性温,功能温肺化痰、利气散结。三药相合,既温肺化痰,又降气止咳平喘,且消食除胀通便,治寒痰喘咳有效,兼食积便秘者尤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2g,打碎入煎;或入丸散。消食宜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服。

药理

本品有助消化、镇咳、祛痰、抗菌、降血压及抗炎等作用。

故事

 据传,慈禧有一年做寿,游园看戏又品尝各种寿字图案的佳肴,一时高兴而吃多,病倒了,精力日衰。要太医每日给上等人参煎独参汤进行滋补。开始有效,后来非但不效,反而觉得头胀、胸闷、食欲不佳、爱怒、鼻流血,太医无策,即张榜招贤“凡能医好病者必重赏”。3天后,有位走方郎中(也有资料说是苏州名医曹沧州进京为慈禧治疗),对皇榜细加琢磨,悟出了太后发病机制,便揭下皇榜。郎中从药箱中取出了三钱莱菔子,细研后加面粉用茶水拌,做成粒丸子,用锦帕一包呈上,且美其名日“小罗汉丸子”,嘱咐每日服3次,每次1粒。

  太后服下1丸止鼻血;2丸下去,除内胀;3丸服下,能吃饭。太后大喜,赐给郎中一个红顶子(是官衔的标志)。当时盛传“三钱莱菔子,换了个红顶子”。

  光绪短命,4岁登基,在位34年,38岁即夭亡。主要原因是政治失利,滥用补药,不重视养生。康熙与光绪不同,康熙熟谙医理药性,从不乱服补药,认为“服补药大无益”,所以他摄政61年,享年69岁。据《清官秘史》云:光绪患有痰涎壅盛,腹脘胀痛,要太医开补药,太医尊旨,光绪服后日渐加剧。后来,在煎药时下医偷偷在药中加入一把莱菔子,一剂病减,二剂身轻,三剂病愈。说明莱菔子化痰行气消积,有“推墙倒壁之功”。

  名医张锡纯认为:“无论生或熟,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供养,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从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乎”。但《本草从新》说:“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但“药虽相恶效相成”,如人参配莱菔子同用,参补元气(指人生理活动基本功能),而莱菔子是消胃肠消化不良的胃肠胀气。莱菔子生用性善上行,炒用性下行,捣烂使药性易溶出。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中医治疗
白癜风医院的医生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cd/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