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来讲,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2)药物的四气又称四性,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3)中药性能是指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4)《内经》云:“辛以润之”,就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滋养补肾等。

5)

淡:能渗、能利,具有渗湿利尿的功效。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等功效。

苦:能泄、能燥,有泻和燥的功效。泄主要包括清热泻火(清泄)、泻下通便(通泄)、降泄肺气(降泄)。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

大青叶、玄参、紫草、青黛、白薇都具有咸味,均入血分,同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6)系指列入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中药品种,即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7)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火上炎,目赤头晕,治疗时当选用黄柏、知母、枸杞、菊花、地黄等肝肾两经的药物来治疗,以益阴降火,滋水涵木。

8)心火亢盛心悸失眠,当用朱砂、丹参等归心经药以清心安神。

9)升降浮沉是药物对入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向内收敛,趋向于内。升降浮沉也就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用趋向。它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的。

10)

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

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

11)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其他的选项均是升浮性的药物。

12)大黄,属于沉降药,峻下热结,泻热通便,经酒炒后,大黄则可清上焦火热,可治目赤头痛,具有升浮之性。

13)一般来讲,沉降药物具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降逆平喘、止呕、止呃、消积导滞、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崩止带、涩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等作用。

14)旋覆花具有降气消痰、止呕止噫。药性沉降而不升浮,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的说法。

15)《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序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指出了如何掌握药物的四气理论以指导临床用药的原则。如遇到真寒假热则当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证则当选用寒药以治之,不可真假混淆。

16)药物具有不同味道,如酸、苦、甘、辛、成五种不同的味道,因此所具有的不同治疗作用指的就是五味。

17)

一般来讲,栀子、大黄、杏仁、苍术、黄连等均为苦味药。

一般人参、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

18)人参恶莱菔子。人参与莱菔子同时服用,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即莱菔子破坏了人参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恶。

19)相须是指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相使是指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药考在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cd/1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