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的根本是健脾学名中医,吃一吃,动一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7513605.html健脾 永志一直有便秘的困扰,没想到主持人悦悦给了他一块木凳,说这个能治好他的便秘,永志不信,拿去试了试,没想到真的有用!到底这个木凳是怎么治好便秘的呢? 在坐便时,身体和脚呈90度,垫上一个凳子后,身体和脚的角度变小,但是直肠的位置变为垂直状态,更有助于排便。 这个方法虽然可以缓解便秘,但要彻底解决它,需要找到病因。 便秘是因为五脏中的一脏出现了问题,而这个脏腑是我们五脏里面的根本,如果这个脏腑功能受损,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寿命,它就是——脾。 哪些人不容易长寿?⒈要么消瘦,要么虚胖 ⒉动不动就便秘 ⒊消化不好,吃点儿就饱 心肝脾肺肾,是人体主要的五大系统,而脾是其中的核心。脾运化水谷精微,营养全身,所以脾的运化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脾需要在适合津液的滋润下,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水多、水少都可能造成问题。如果是“水太多”,就会造成脾湿;水太少,则会导致脾的津液不足。 脾阴不足的症状:身体消瘦,面色萎黄,胃有饱胀感,尤其饭后,伴有腹胀,大便不畅。 为了解决脾阴不足的问题,白老给了一个特别家常的处理方法,您可以试一试。 消食散鸡内金5克,炒莱菔子5克,打成粉后,随餐吃一勺,每天三次。适合吃完饭总觉得不消化、发胀的人群。 今天,我们还请到了白老一位患者,94岁的权爷爷,白老就是帮他从脾胃论治,才让他94岁看起来精神还特别饱满。权爷爷刚找到白老进行治疗时,全身有多种疾病,糖尿病十几年,也做过支架。当时的他手抖,需要拄拐。最痛苦的是,自己是个书法家,但是因为手颤,无法握笔写字。大便也干燥,白老并没有针对某一种疾病进行调理,而是调理身体最根本的环节——脾胃。只用了一周,权爷爷的大便就通畅了,第二周开始,手也不抖了,一直到现在94岁,权爷爷的身体还是倍棒!关于长寿,很多人费劲心力找寻了许多办法,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误区。 警惕健脾误区1想长寿,补肾就行补肾只占长寿的15%,单纯补肾,但脾胃不好,不能吸收补肾的药物,相当于白补了。所以,长寿的根本应该是健脾胃,脾阴不足人群要健脾后再补肾。 2便秘是因为有火有些便秘确实是因为有胃火,但是有些便秘是脾阴不足导致。如果只知道祛火,容易伤脾阴,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3万能通便药芦荟和大黄被称为万能通便药,它们确实有通便的作用,尤其针对胃中有火的人。急性期的便秘,吃一次芦荟或者大黄,感觉一下子就能通了。 但老年人大多是长期便秘,不能一直吃大黄,吃久了会导致肠道发黑,引起肠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滋脾阴,养脾胃,大便自然通畅。 既然脾胃健康,人才能长寿,白老分享给大家自己也在用的健脾胃,保长寿的小妙招。 健脾养生小妙招滋阴润脾粥原料:生白术15g、全瓜篓25g、生党参25g、生白芍15g、白萝卜或梨适量,白米适量 党参是滋脾阴的重要药材,生白术滋阴润便,生白芍养脾阴,全瓜蒌、萝卜、梨都有通便的作用,还能调味。 具体做法: ①将以上药材先用清水浸泡10分钟,将食材清洗干净,切小块备用。 ②将浸泡、清洗好的药材和食材一同放入锅中(最好是砂锅或陶锅),武火烧开,改文火熬制30分钟后,去渣留汤,药渣进行二煎,同样方法。 ③将两次滗出的药汤混合,放入二两粳米(或大米),煮成粥。以上量为一人量,日两次,早晚分服。 七步呼吸法走7步吸一口气,走7步吐一口气,舌抵上颚(大量消化酶咽气吞津)。 诀窍:逐步增加一吸一呼的步数,由7步到8步,到9步,就可以了。 蹲马步正常要求,蹲马步时,两脚分开需与肩同宽,老年人可以两脚分开的距离更大一些,以便蹲站更稳。先调蹲姿,再调呼吸。 在蹲马步时要注意: 一是虚领顶进,百汇朝天,下颌微收,舌抵上颚,咽气吞津; 二是双脚掌粘贴地面,重心下移至脚; 三是行腹式呼吸、最好是“逆式腹式呼吸”,顺势“提肛裹裆”,双手自然上抬,如抱球(树)状。 按支沟穴可以按一个穴位,就是支沟穴,腕横纹上三寸。支沟穴通达三焦,能促进排便。 △专家演示具体动作 最后,白老希望大家,通过日常养生都能做到:八十不衰,九十不呆,健康过百! 专家出诊信息 白长川 大连医院 周二、四、六上午 医院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近期热门文章 1、90岁国医,白发返黑、耳聪目明、满口真牙,全靠这几个妙招!2、口臭、口苦,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救命信号”!吃对两种水果轻松缓解~3、常被忽视的耳鸣、舌痛,背后隐藏心脏危机!巧用三味药,通心阳、泻心火~4、你的腰腿还好吗?名医带来终极法宝“一针灵”,一针让腰腿返老还童!”喜欢就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吧~ 小编元宝你的支持和赞赏是小编前进的动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fuzia.com/lfzcd/12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学中药的配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