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习读莱菔子俗称萝卜籽
莱菔子(俗称萝卜籽) 莱菔子生用味微辛性平,炒用气香性温。其力能升能降,生用则升多于降。炒用则降多于升,取其升气化痰宜用生者,取其降气消食宜用炒者。究之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而医者多谓其能破气,不宜多服、久服,殊非确当之论。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藉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 一人年五旬,当极忿怒之余,腹中连胁下突然胀起,服诸理气、开气之药皆不效。俾用生莱菔子一两,柴胡、川芎、生麦芽各三钱,煎汤两盅,分三次温服下,尽剂而愈。一人年二十五六,素多痰饮,受外感,三四日间觉痰涎凝结于上脘,阻隔饮食不能下行,须臾仍复吐出。俾用莱菔子一两,生熟各半,捣碎煮汤一大盅,送服生代赭石细末三钱,迟点半钟,再将其渣重煎汤一大盅,仍送服生代赭石细末三钱,其上脘顿觉开通,可进饮食,又为开辛凉清解之剂,连服两剂痊愈。 本品含少量挥发油。并含芥子碱、芥子碱硫酸氢盐、莱菔子素以及生物碱、黄酮等。本品生用或炒用均能增强兔离体回肠的节律性收缩作用、抑制小白鼠的胃排空作用、提高豚鼠胃幽门部环行肌紧张性和降低胃底纵行肌紧张性,炒用作用大于生用。炒莱菔子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对兔离体回肠节律性收缩的抑制。本品水提物及所含芥子碱硫酸氢盐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醇总提取物也有降压作用。本品水提取物对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水提物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高脂血症 用莱菔子、白芥子、决明子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湿疹 莱菔子60克,于锅内炒10分钟,取出研末装瓶备用,若皮损渗出液较多或伴感染者,以干粉撒于皮损处,待渗液和脓水干燥后,改用麻油调药粉成糊状外搽,1日多次。 骨质增生病 莱菔子9克,熟地黄45克,肉苁蓉、鹿衔草各15克,骨碎补30克,淫羊藿15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或制成蜜丸服。 拓展阅读: 徐灵胎治疗一例“遍身痰核”症 据《宋元明清名医类案》记载,清代名医徐灵胎曾治疗一例“遍身痰核”症,其效如期,读后颇受启迪,今录于后,与同道共飨。 杨某,年30余,因“狎游”,私用父千金,父责备之,体质本虚,今虚兼郁怒,先似伤寒,后渐至神昏身重。医者以纯虚治之,“唯事峻补”,每日用人参三钱,致使痰火内结,“身强如尸”,举家以为无有生机,邀徐诊治。徐入诊视,举家哭泣。徐诊毕,又按其体,“遍身皆生痰核,大小以千计”,徐不禁大笑,“泣者尽骇”。徐曰:诸人之哭,是否以为他将死呢?试将府中大板重打四十,亦不死也。其父闻之,颇不信。曰:如果能起死回生,现今已吃人参费用千金,更当以千金为筹。徐曰:此言可以感动他人,余无此例也,当尽其道而已。遂立清火安神平淡之剂,佐以末药服之。三日而能言,五日而能坐,一月而行动如常。其时牡丹花方开,其亲戚朋友设饮,花前以贺。徐适至,戏言:君服人参千金而几死,服余末药而愈,“药本可不偿乎?”其母舅在旁曰:“必当偿先生,明示几何?”徐曰:“增病之药值千金,去病之药自宜倍之。”病者闻之,有惊惶色。徐曰:“无恐,不过八文钱买莱菔子为末耳,尚有服剩者。”众人观之,果然是莱菔子末。随相对大笑。徐谓,杨某身上之痰核,皆是用补药使痰邪凝滞所致,半载方能消尽。幸而结在肤膜,若结在脏腑,早已死矣!古云: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治病无功。此例可为佐证。本是实证,前医反用人参补之,乃是“误补益疾”。徐灵胎用莱菔子治愈,莱菔子与人参相比,价有天壤之别,性有补消之差。这就验证了前人的一句话:用药容易认证难。认证准确,莱菔子可治大病;认证不准,人参反可误人。 考莱菔子,是一味常用的药食两用之品,具有化痰消食、理气消胀、降气平喘之功效。尤其消痰化积之作用不容忽视。如三子养亲汤(莱菔子、白芥子、炒苏子)(《韩氏医通》),就是治疗老年顽痰咳喘的名方。作者韩愗说,三子“其性度和平芬畅”,方中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朱丹溪语)。言其祛痰之性烈也。笔者受徐灵胎治疗“痰核”之启发,常用三子养亲汤加三仁汤减味,治疗皮下脂肪瘤,以及面部散在的脂肪球,每获良效。组方如下:莱菔子20~30克,白芥子10~15克,炒苏子10克,生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后下),滑石30克(包煎),甘草10克,生姜皮10克。水煎服,1日1剂,15剂为1疗程,一般2~3疗程,即可见效。 I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张锡纯用药新解》 作者:张锡纯。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白癜风临床科研与诊疗白癜风问诊中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zeiz.com/lfzcd/11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莱菔子功用新识
- 下一篇文章: 中药习读莱菔子俗称萝卜籽